香港学者不参加内地学术评奖的原因是:没有关系

学术   2024-07-25 17:11   湖北  


本文采访记者为陈静、刘方圆,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特此分享。



学术评奖,是学术研究历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真正的学术奖项是神圣的,充满着荣誉和责任。评奖者一身正气,一秉至公;获奖者实至名归,倍感光荣;后来者以为高标,心向往之。可以说,严肃公正的学术评奖,对推进学术繁荣、深化理论研究、发扬优良学风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学术界各种各样的学术奖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者也经常面对各种评奖。其中,不乏科学公正的评奖,为学界所公认;但不可否认,浮躁和不正之风也在蔓延侵蚀学术评奖。

  一些学者反映,如今某些学术评奖已经演变成学术自由市场,形式雷同,鱼龙混杂,评奖专业户、利益集团化和潜规则盛行,完全背离了学术评奖本身的主旨。

学术评奖良莠不齐

  曾长期担任“孙冶方经济学奖”秘书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讲述了该奖项的评审过程。他介绍说,一般每届大概有100本书、 150—200篇论文申请评奖,评奖周期历时3—4个月。评奖者通过两个途径申请:一是自己申请,并要求专家推荐;二是请重要的刊物、出版社和报纸推荐。初选小组成员由经济学部各个研究所推荐一名研究员,北大、人大、复旦、厦大、南开各出一名教授组成,此前集中在招待所封闭式评选。现在则采取会议形式,以多做准备工作为主。他还强调,有的书和文章由于初选小组相关专家较少,还要另请专家来评,并提出意见。

  张卓元说,为了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并经得起推敲,奖项宁缺毋滥,专著和文章要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时才推荐到评奖委员会,否则就不断请专家看。即使这样,评奖过程中仍然有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评奖结果。张卓元坦陈此种情况自己也遇到过,如有人说只要能评上奖可以不要奖金,甚至可以捐钱。“‘孙冶方经济学奖’是严肃的,申请评奖一分钱不收,必须要达到标准才给予评奖,送人情是绝对不行的。”

  但与此同时,不止一位学者对某些学术评奖发出感慨。他们口中学术评奖的几大不端,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术评奖走向异化,不是评奖,而是评人;不是突出学术,而是变成社交,成为一种公关行为。学术评奖沦为学术交际场,学者蜕变为“长袖善舞”的“交际花”。

二是学术评奖成为发家致富的好手段,评奖者拉赞助,被评者名利双收,形成一个利益链条。严肃的学术评奖沾染上铜臭气,变成逐利的商业行为。

三是有些评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滥评奖,评烂奖,学术评奖成为近亲繁殖和“举奖不避亲”的学术名利场。

人为因素尤为复杂

评奖本身是一个客观行为,为何成为滋生学术腐败病菌和学术不端行为的一大推手?

  有些评审专家辩解说,这与整个社会风气密切相关,且申报量过大,许多是著作,评奖标准不好操作。参评者则质疑,不能将不公正的评奖结果推诿给程序和制度。程序没错并不代表结果没错,真正好的程序不能保证结果没错,但能保证出了错及时纠正。另外,谁又来监督评审专家?

  双方各执一词,也验证了长期担任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奖项评委、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必记本”注:哲学教授)的话,“评奖本身确实特别复杂、困难。首先,与评奖项目相比,评奖是一种对成果的评审,既有相对好操作的一面,也更有其不好操作的一面。好操作是因为它不是对一种预期的不存在的东西进行评审,而是对已形成的东西进行评审,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有确定的对象。其次,正因为它是业已形成了的东西,工作量大就给评审人带来了很多困难。”

  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薛凤旋则表示,“香港学者很少参加内地奖项评审,因为在人际关系方面比较吃亏,内地学界对SCI和SSCI也有不同看法”。

  首都师范大学叶险明教授对此很有感慨。他对记者说,学术评奖中的学术不端应该在学术界引起更大的重视。很多学者都认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到底危害和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一般的学者只是从抽象上来看,很难具体地去认识。只有自己参评时的感性认识才能证明以前抽象的认识。2010年,他曾参评某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其著作《“知识经济”批判》虽得到了各方肯定,却在评奖中惨遭“逆向淘汰”,而相关机构至今没有给出任何合理的解释和说法。

  叶险明认为,中国学界的学术不端,包括其他领域的学术腐败,往往都是在程序之中发生的,之所以查不出来或者不好查就是因为它符合程序,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评审制度。

  也有专家指出,人文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成果那样立竿见影,其成果不好界定,也更容易出现一些不公正的评奖现象。加上有些规则有人为操作的空间,这样往往会出现问题,以致很多评奖还没结束,就有人知道内幕,知道谁会得奖。

香港学术奖项是为稳定年轻学者

  学界热衷评奖,学者热衷拿奖,社会热衷办奖,其深层次原因何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国旗表示,评奖比较实惠的主要是职称问题,许多单位将职称评定与获奖直接挂钩;同时,丰厚的奖金也很有诱惑力。除此之外,拿奖所带来的荣誉以及对本人学术的认可,都是评奖热的重要原因。

  与内地不同的是,香港的资深教授对拿不拿奖持无所谓态度。薛凤旋介绍,香港主要的8所大学里没有自己的评审体制,惯例是以西方为标准,看学者在SCI、SSCI里的文章有几篇,影响因子情况,而拿奖与评职称并不挂钩。另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设有“杰出研究奖”和“青年杰出研究奖”,主要是给刚进来的博士和博士后,校内评审通常不是给研究最有成就的人,而是变成一种安抚的手段。比如系里的年轻教授,合同将满,又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工作,那么就要为他留下来创造条件、争取这个奖,毕竟刚出来的学者地位不稳固,要靠一些奖项来支撑。

  那香港学者是否对 SCI和SSCI的评价体系满意呢?“抱怨很大”,薛凤旋如是称。谈及原因,他分析说,靠以英语为基础的西方评审标准,有客观的地方,也有不客观、不科学的因素。比如,日本、法国、德国很重要的论文是在自己的杂志、用自己的语言发表的,但在这两个体系上不一定体现出来,中国内地一些好文章也在系统里反映不出来。另外,SCI、SSCI只是杂志文章,不包括专著,对专著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评职称、院士等主要靠这两个指标,如果有专著,要看个别情况,如果是欧美比较有名气的出版社出版的,就会受到重视,譬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相当于SCI的8篇文章。

  薛凤旋还指出,SCI和SSCI文章总量差了3000%,前者文章引用次数是后者的30倍,如果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被引用30次,其实它的重要程度等于社会科学文章被引用1次。SCI文章比较短,往往很多人一起写,篇幅小;社会科学往往几十页纸,并且一个人写,每期最多三四篇,一个被认可的自然科学学术杂志一期可发多达20篇的文章。因此,二者之间应该有换算的比率。





欢迎扫码加群,博士带你一起薅羊毛,同样的品质,价格比超市、菜场便宜30%以上。一年节省家庭生活成本5000元以上。


必须一直保证品质,我们都是优胜劣汰的。凡是我上架的商品,有超过三个人反馈品质不行,我都得下架。留下来的就是口碑比较好的。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一起互相帮助。我只有5%的佣金。头两年这么做我是亏本的,毕竟我要养活编辑主播运营,都要工资的


全网价格最低的梅花鹿肉,30元一斤,商家承诺不是真的鹿肉随时退款。有两个人反馈是假的,我就下架

湖北老品种翠冠梨,四块一斤,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其他人卖6元一斤

农家露天种植的迷你冬瓜,老品种南瓜2块钱一斤

云南高原丁香梨3.3元一斤(小),超市卖9块钱一斤

全网价格最低,35元一斤的现杀现发的牦牛肉,成本价

1.3元一斤的沙地蜜薯,全网价格最低,正品。

2块钱一斤的黄柠檬,青柠檬,夏天最适合泡茶喝

全网价格最低的正宗湖北特产洪湖咸鸭蛋,1.3元一个

黑木耳,这家是湖北农业龙头企业,中国菌菇之乡随州的

2.7一斤的纯正荞麦面粉,3-4块钱一斤的紫薯

不到六块钱一斤的正宗敖汉小米,中国小米之乡

云南老冰糖9.9包邮

凉水壶家用大容量9.9包邮,冷藏食品保鲜盒8.8六个

没有科技与狠活的酱油15元一大瓶




博士团队重磅福利,抖音低价,所有蔬菜水果,都是农民露天种植,上市前一个月不打农药,现采现发,运输过程容易有坏损,坏果商家包赔。货不对板请跟我反馈。


正宗新疆哈密瓜3元一斤,11.9一个四斤,特惠,很快就卖光。

正宗甘肃民勤黄金蜜瓜2元一斤,超市卖4元以上一斤。

正宗新疆金黄哈密瓜(金色年华)4元一斤,超市5元以上一斤

新疆发货的库尔勒香梨才3块钱一斤,超市品相最差的也卖五六块一斤

烟台红富士苹果2-3元一斤,全网最低,非现摘

湖北特产洪湖咸鸭蛋1.3元一个,全网最低(别人一般卖2元一个)

云南高山露天老品种西红柿4.5元一斤,青麻叶白菜3元一斤,沙地胡萝卜3元一斤,带刺黄瓜4.5元一斤,甜玉米3块钱一斤,白糯玉米3.5元一斤

2块钱一斤的冬瓜,玉米,现采现发


贵州小米辣3.5元一斤,河南新紫白皮干大蒜5元一斤,湖北随州水蜜桃4元一斤,庆阳、烟台红富士苹果3元一斤,玫瑰香红心火龙果4元一斤,贵州农家自种新干蒜7.5元一斤,苏北农家白糯玉米3元一斤。

农家自榨正宗纯菜籽油:7元一斤

湖北公安牛三鲜火锅850克,35.9元


青藏高原牦牛肉:35一斤  牦牛所有部位都卖,原价50多,国企补贴送福利

喂养四年,吃草的,你超市买的猪肉和普通牛肉都是喂饲料,出栏太快


恩施迷你黄心小土豆现挖:2-3元一斤(贵在运费)

云南红皮黄心土豆:5斤9.9

云南七彩土豆现挖:4元一斤 ,全国各地各种土豆,都只有4元左右一斤



新西兰进口奇异果:6块钱一个礼盒装

钦蜜9号百香果:大果14元一斤(抖音排名前三)



湖北特产洪湖老菱角新上市:6元一斤

洪湖土麻鸭:59元一只

湖北农家新鲜肉丝丝瓜:4元一斤

苏北奶油香丝瓜:5.5元一斤



博士团队开眼看世界
用学术考证的方法写新闻报道,为中下阶层提供只有上层才可能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对标是知乎、果壳,希望能打通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为老百姓分享真知灼见、提升生活品质,建立一个互信互助的朋友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