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堂
凡上堂。预日下午挂牌。(牌云。)
启请。或晚课下殿。或晚二板。或开小静。
客堂鸣序板三阵。集众。预备序䞋。知客令请主向上。拜众僧三拜已。知客白众云:“今某省某府。某县某姓名护法来寺。特请两序。恭诣方丈。启请和尚。明日上堂。”
白已。悦众鸣引磬二下。众问讯。两序先至方丈。左右排立。次使知客捧香仪。置方丈法座上。次知客领请主执香。至方丈。侍者通白住持。持临座。众僧随具一拜仍两傍站定。
知客令请主中央拜已。退后。知客居中一触礼合掌白云:
“仰白和尚。大慈忍听。今有某省某府某县。某甲护法。为某事来山饭僧。谨同两序大众。恳请和尚。明日上堂。为众说法。惟愿和尚。不吝慈悲。默然允许。恳祷之至。”
白已。一拜。知客归本位立。请主再上香。设拜。住持默允。礼毕。维那云:“两序大众师。顶礼和尚。”
众随具一礼礼毕。末后先行。回客堂。请主谢毕。众回堂。
次日早粥二板。(再鸣序板。集众上方丈。请主上香与前同。请后。堂师回堂。)当值侍者。搭衣持具。传上堂牌。至禅堂门外。鸣小板二下。暂立。等堂师齐站班。侍者进堂。捧牌立中。上举已。香灯师接牌。供于禅堂佛前。侍者行十方礼。出堂。
维那令香灯师。捧牌送法堂前。(或大殿前。)正中悬挂。即铺设法座。午梆开静。香灯师徐徐鸣七星钟。大众齐至法堂。方可结椎。烧香侍者传炉。置法座上。排檀香三瓣在案上。俟住持拈香用。复转下。行十方礼。礼圆。鸣钟擂鼓。大众分左右班走。鸣引磬上方丈迎请。
众集请主上香。设拜。以及两序礼毕。维那呼末后先行。客堂预请二位为末首领。众行不可参差。其引磬。在执佛侍者之前。次捧炉。次执具。记录。共四人。次请主执香。次住持执如意。而柱杖随住持后。余人俱随后。众至法堂。(或殿上。)左右排立。知客与请主。侧立于下。
住持至中间问讯。登座。侍者立左右。维那鸣磬一下。钟鼓齐歇。唱香赞。知客领请主上香。设拜。住持拈香。侍者接香插炉。唱“奈麻云来集菩萨摩河萨”。至第三遍上。加“海会”二字。唱毕。维那呼展具。顶礼和尚。尚答不展具。众随具一拜。
礼毕。起具照位对立。左右悦众轮次。鸣引磬三阵。烧香侍者拈香三派。展大具。三拜。次众侍者齐展具三拜。起具问讯。归位已。维那鸣磬三下。又压磬已。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鸣磬一下。住持垂示。随机开导。座下欲叩问。须诚谨真实参究者。出众。向座随具一拜。起具。合掌问之。语音须清朗和雅。问答毕。住持说法。或住持不垂钓。即不出问。
待上座说法竟。维那白椎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鸣磬一下。即呼(展具顶礼和尚。尚答不展具。)众随具一拜。礼毕。呼(末后先行。)众出。炉、杖、拂,如前随后。至方丈。知客领请主礼谢和尚。及两序已。众僧向上。维那呼(展具。顶礼和尚。尚答不展具。)众随具一拜。礼毕回堂。侍者齐出班。顶礼和尚。或免礼。上供等事。见饭僧仪轨。
圣节。元旦。佛诞成道。结冬。解夏。无斋亦上堂。监院为请主。事仪同上。唯无香信序䞋斋䞋公䞋等。凡上堂等佛事。冬月众去帽。(施主请升座。仪同此。)
证义曰。凡登座说法。须至心听记。不可作难会想。生退屈心。亦不可作串闻想。生容易心。须虚怀闻思。必有机发。不得随学语者。但取口辩。所谓蛇饮水成毒。牛饮水成乳。信学成菩提。戏学成生死。是也。
即主法非其人。亦不得于彼生轻薄想,反障自心。所谓依法不依人也。故闻法时。静耳目而听。摄根尘而会。倘有疑情。咨询不厌。以道为怀。扫除习气。打并一心。勒修而观力转深。炼磨而行门益净。如是久久。定慧发可见自心性矣。
至说法者。须提纲要。学者请益。遂形问答。总为生死事大。直截决疑。不可以盲引盲。误人误已。倘自谅非其人。不妨转烦能者。请一贤明首座。以代可也。
又禅客发问。切须虔诚。真实吐露。倘卖才巧弄。必招恶报。
来源 | 《佛教日用文选》上海佛学书局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载自上海玉佛禅寺,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