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现在的用词就叫“虚拟世界”。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在虚拟世界。杨振宁说科学探索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奇怪现象可能暗示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真正的现实。霍金的书《十问:霍金沉思录》说,一定会有设计者,否则许多物理规则过于精确,差一点都不行,无法构成这个宇宙。马斯克说:我们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不到十亿分之一,极有可能活在更高文明模拟的矩阵游戏中。
我们可以反思“轮回”,是不是上一代文明创造的虚拟世界呢?佛经明确的说就是如“梦幻泡影”的世界,就是假的,把它当真了,就掉在里面出不来了。怎么说明真是个虚拟的世界?有不少的角度可以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来了解一下“缸中之脑”设想,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1981年《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
这个设想的基础是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最终都要在大脑中转化为神经信号。假设一个疯子科学家将大脑从人体取出,放入装有营养液的缸里维持着它的生理活性,超级计算机通过神经末梢向大脑传递和原来一样的各种神经电信号,并对于大脑发出的信号给予和平时一样的信号反馈,则大脑所体验到的世界其实就是计算机制造的一种虚拟现实。
人脑的神经网络就是神经极之间突触的信号传递,像二极管,大脑就像一个复杂的二极管系统,其实跟计算机的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执行各种运算和指令)没有本质区别,就是个信息处理器。
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你的DNA是0和1构建的
到了信息时代,人类掌握了数字信号——0和1就能构建一个完美的虚拟世界。
道家讲阴阳为万物之母。佛法讲最初的一念分别,即最开始是无明的混沌状态,在黑暗的恐惧中产生分别——我与非我,然后进入轮回的世界。“一念分别”和“阴阳”其实就是0和1,类似于数字信号,构建了万事万物。
物理学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宏观世界习以为常的连续性,在微观世界居然失效,其时空存在极限,即普朗克时间和长度。
这类似于将电脑显示的图片无限放大,最终只能呈现马赛克,失去连续性。而量子的观测者效应,就像在视频游戏中,游戏世界的某些部分只有在玩家接近时才会加载和渲染。量子力学的种种证据,都在暗示世界的虚拟性。
生命科学发现,DNA是AT和CG两种碱基对的构建,也是0和1信号系统。所以很多科学家开始反思进化论。
其实进化论在科学界一直被定义是假说,还没有得到证明,还有很多疑点。只是在反基督教的文艺复兴浪潮中作为政治正确而被广泛推广,成为替代的信仰。生命的数字信号是通过自然进化的方式诞生,还是由智能设计而成,或许我们需要更理性的考察。
相对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更接近真实。模拟信号以波的形式存在。释迦牟尼佛早在2500年前就讲了宇宙的起源,本来是无相,从无相到有相的第一步就是种子字“阿”的产生。“阿”是人发的最简单的声音,代表宇宙最原始的信息,“阿”最开始的文字形态写作W。
W其实就是波。有了波,就可以承载信息,产生模拟信号,由分别力转化为数字信号,构建了我们所处的虚拟世界。
信息时代的人类可以运用傅里叶变换,将各种信息转化为不同波的叠加,也可以用波承载各种信息。宇宙的万事万物,我们人类可以理解的一切,只是信息而已。而信息的本质就是波。
傅里叶变换最直观的表达,是圆的转动组合。佛陀说W的本质是“坛城”,其梵语原义即“轮转”、“圆形围绕”。跟傅里叶变换的原理相同,不同大小的圆(坛城)转动的组合产生了复杂信息,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把圆(坛城)的转动二维展开,就是波W。
佛陀证悟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即信息的规律。我们学习佛法,也只是为了掌握信息的规律,不再作轮回的NPC。
我们都是NPC
《心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拟世界,不要过于沉浸,不要过于执着。
过于执着会受很多苦。如果不执着,就可以很好地享受人生,好好玩这个游戏。一旦你沉浸在这个虚拟的游戏世界,无法自拔,忘记自己是个“玩家”,就成为了一个NPC。
NPC是non-player character(有时也作non-person character,或者non-playable character)的缩写,是电子游戏中一种角色类型,意思是“非玩家角色”,不是受真人操纵的游戏角色,一般由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控制,是拥有自身行为模式的角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上图中背影女孩是“玩家角色”,由真人操控的,她要购买物品,她对面的店老板就是NPC,他的一切信息由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设置,所有的反应已经全设计好了。
NPC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已经种植了相关信息,这一世的命已经定了。我们现在以为的自己,根本不是自己,就是一个NPC的设置而已。
人生、欲望、追求被设计的清清楚楚,一眼可以看到底。必有一死的结局,仍然在不断追求财富、地位与健康。我们已经被社会意志、基因意志设置,早已迷失自我。失去自由意志,被构建成NPC。
所谓的算命、星座等玄学有一定的道理,你出生时的信息决定了你的出厂设置,你的游戏角色、特征、特长和技能都已经记录在信息里了。如果不修行,你就是个NPC,只能根据这个程序运行。
只有修行、觉悟,才能跳出轮回的游戏系统,“成佛”也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没有什么特别的,被宗教艺术化,后面画一个大光圈。他也不是真的放光了,就是表达一种象征,表达觉醒:我可以从这个程序设置里跳出来,不再做NPC,我能找到自己,点亮自己的灯,成为自己的主人。
觉醒的NPC可以“游戏人生”
所谓觉悟,就像玩游戏一样,你知道自己是个“玩家”,你知道这些操作都是游戏,你会很好的享受。不要过于当真,有些人打掼蛋时会非常生气,这是因为代入感过强。代入感太强,就会产生情绪起伏。你要知道自己在打掼蛋,这是一个游戏,不要当真,就不会生气。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事就产生恐惧,但是玩游戏就不会恐惧,因为你知道这是个游戏,输了大不了再来一场。小孩子坐过山车就不会害怕,会觉得很开心。但大人坐就会产生恐惧,担心很多。我们所有的恐惧都来自于此,你没有把游戏当游戏,而是当真了。
这就是能否解脱的一个重要差别。解脱不是神话,也不是玄学,无关宗教,就是你能不能产生确信: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虚拟世界。释迦牟尼佛讲了600多卷的《般若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梦幻泡影”……,无非是让你确信这个世界就是虚拟的,一场梦而已。
你只要确信了这是个虚拟世界,任何事都不会当真,那么就不再有恐惧,就只有快乐。反而越痛苦越刺激,游戏越有意思。你所担心的那些事,大不了再来一局就行了。这个游戏虽然很漫长,但它就是个游戏而已。即使每天提醒一下自己,焦虑感也会弱化很多。
当然,真正的确信不是听个道理就能达到,需要通过修行。因为波旬不会轻易让NPC觉醒,否则系统会崩溃。对于轮回系统,佛法如同病毒,会破坏系统的稳定。波旬为了维护系统的稳定,也会把佛法改造,构建了种种修行的障碍。每一个NPC都是轮回系统的人体电池,为系统提供了光和能量,波旬不会轻易放弃。
觉醒的“NPC”可以“游戏人生”,因为他知道自己在虚拟世界里面,并会保持这种认知不会迷失,然后通过修行掌握各种外挂,让更多人觉醒。
前面讲过,这个虚拟世界是梵天因为孤独而起心动念创造的一个游戏世界,他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创造者就是“神”,释迦牟尼佛因觉醒而成“佛”,那么是不是应该拜神求佛来保佑我们呢?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贤威法师,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