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龙门所豆腐:在“守艺”中传承,让豆香飘得更远

文摘   2025-01-19 12:29   河北  

在“守艺”中传承 让豆香飘得更远

2

25

新春走基层

 - 关于豆腐 -


龙门所豆腐是赤城的地方特色美食,有着上百年的工艺传承。这里豆腐的最大特点是:色如青白玉,质嫩而绵口,托手中晃而不散,置汤内久煮不碎。近年来,遍布当地的豆腐坊有几十家,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作为乡村振兴一项地方特色产业,却面临着作坊式生产,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等问题。龙门所申沟村郝家豆腐坊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实现了规模、规范化生产,达到了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标准,并积极推进品牌化运营。临近春节,作为赤城人必不可少的年礼,龙门所豆腐又迎来一个销售旺季。近日,记者走进龙门所镇申沟村,实地进行了采访和体验,感受这道地方美食的百年魅力与当下发展。












一踏入郝家豆腐坊,一股浓郁的豆香扑面而来。师傅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一道道工序,豆腐坊负责人王壮告诉记者,经过不断尝试总结制作工艺和运营模式,他们在2013年就注册了“龙门所豆腐”商标,2023年开始采用集中化作坊式生产,在厂房基础上,分割出不同的“小作坊”,集中进行传统豆制品生产制作。

王壮


2013年我和我的合伙人就开始研究怎么样把龙门所豆腐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销售,上了一套全自动的豆制品生产设备,但是生产的豆腐达不到咱们本地这种传统口味,2013年的创业就停止了。从2023年开始,我们又把这个豆腐厂重启,结合了传统的作坊式的生产特色,让老百姓自发到我们集中地点生产制作,统一的进行包装加工,销售到市场。




据相关史志记载,在辽、金时期,龙门所镇就已经出现了豆腐的制做。到了明清,古镇的豆腐制作已经形成作坊,并享誉乡里。在郝家豆腐坊的一间“小作坊”里,老师傅王继瑞遵循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拿着细密的纱布,把豆浆一遍又一遍地过滤。而堂弟王继光正忙着打包。据介绍,龙门所豆腐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选豆、泡豆、磨浆、煮浆到点卤、压制,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才能制作出美味的豆腐。其中,点卤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酸浆”是把豆浆转化成豆腐的关键。

手艺人


王继瑞


“酸浆”点的,比卤水的点出来的嫩,水是关键,这里的水最适合做豆腐。

手艺人


王继光


我们小时候每家每户一到过年过节,都是自己家做豆腐。其它地区的都是卤的,咱们是“酸浆”点制,这个味道,嫩,滑,有豆香味儿。



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豆腐坊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积极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并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五香、香辣、原味等多口味的豆腐干,鲜豆腐、冻豆腐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王壮


在工艺方面,我们一直在秉承用“酸浆”点制古法技艺,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把卫生、用水、用电以及后期的包装等,按现代化食品生产标准来要求,使传统作坊环境得到提升,让生产、销售,包装好的产品能符合商超以及更广阔的市场去投放。

王继光


工艺上,工具都已经换成现代化的不锈钢工具,模具好了,做出来的豆腐也规整了。虽然是老百姓自己的作坊,卫生、服务都是我们自己管理,自己控制。



除了在产品种类上创新,郝家豆腐坊还不断创新产品包装,采用真空抽干机进行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方便运输。同时在包装袋上印有“龙门所豆腐”LOGO和产品包装所需字样等。在包装盒上采用图文字样,将豆制品生产工序呈现出来,让消费者更深刻地记住“龙门所豆腐”品牌。过去,“龙门所豆腐”主要在当地集市,周边乡镇等地区销售。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豆腐坊尝试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龙门所豆腐”这一传统美食,将在老手艺人的坚守与创新下,成为我县更有影响力的美食品牌。

王壮


前期的主要营销方式就是推广,靠口碑相传,还有抖音的公众平台,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味道。接下来,我们计划与北京农产品的推介会、农产品蔬菜的定点扶持等进行洽谈,把它推向北京地区,我们计划做成风味食品,走向商超。























新的一天

留言分享

记者 | 冀秀怡 韩志杰 李姣 宋雨静 闫凤君

编辑 | 曹晓波

审核|奚颖





赤城融媒
节目预告、本地新闻发布,以及新闻线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