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仁远教授——我国现代眼视光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学术   2024-10-26 00:02   辽宁  

转载自: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专家简介

褚仁远,1939年出生,现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亚太眼科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原上海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原上海市临床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原复旦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眼视光学组副组长;原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原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眼镜验配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4/SC4)主任委员。


作为我国现代眼视光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褚仁远教授为我国学生近视防控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也为我国的眼科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专家级人才:1972年制成我国首个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并用于临床,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002年带领团队提出并创立“医学验光”;2002-2007年带领团队提出和实施“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现已成为国策;2005年度获国际当代生命科学学会高度近视遗传研究杰出成就奖;褚仁远教授和团队成员在国际上首创了多用途微型角膜刀系统,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年度同时获得美中眼科学会金钥匙奖;2010年度获中华眼科学会杰出成就奖;2017年12月获上海市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主编和参与专业著作18部;权威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共培养了27位硕士,其中17位转博,培养了37位博士,博士后毕业学位1名。

褚仁远教授父母亲都是基层医务工作者,从小就喜欢上救死扶伤的职业。1962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工作至今。1962年11月,郭秉宽老师就让他参与该院开展的我国第一个隐形眼镜门诊工作,从此他爱上了屈光不正的诊治工作。1962年到1966年间,褚仁远几乎看遍了医院图书馆中所有与眼科学相关的中英书籍,为日后几十年的临床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六十年代初,基因研究刚刚兴起。褚仁远看到美国眼科杂志上一篇关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基因研究的报道,立刻找到化验科尝试染色体制备,成功发现一例13q14染色体断裂病例并进行报道,1964年,凭借这一成果,刚刚入院工作2年的褚仁远受邀作为上海代表,到成都参加第二届全国眼科大会,而当时全国总共只有124位医生代表参会。1972年,他和有关单位合作,制成中国第一片软性隐形眼镜,目前存放于南通市中国眼科博物馆内。1984年师从苏联的世界权威Fyodorov教授,带领团队开展RK手术和后巩膜加固手术,为我国近视眼屈光矫正手术起到科学性引领作用;并且继续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带领团队,和国内多家医疗机构与企业合作,起步开展一系列激光和其他屈光矫正手术,积极投入产品国产化和手术技术国产化工作,做出许多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

褚仁远教授在研究高度近视家族遗传基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金怡萍博士,和有关单位合作,首次发现的先天性绕核型白内障和热休克蛋白的关系,2002年成为国内眼科界首次刊登在世界顶级刊物《Nature-Genetics》杂志上的论文,震惊了国际眼科界。褚仁远教授还带领学生胡敏博士研究色觉和近视眼的关系,2005年获我国眼科界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1962年来到眼耳鼻喉科医院之后,褚仁远教授再没有离开过眼科事业的第一线。如今,医学验光和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已在国内深入人心,广泛实施, 各种屈光矫正手术更成为各地眼科中心重点开展的临床工作之一,为近视眼防控和防盲治盲做出了很大贡献。褚仁远教授桃李芬芳,他的许多学生,现已经成为我国眼科界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正团结着国内外的志士同仁们继续深耕细作,必然会创造出更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褚仁远教授今年已经85岁退休多年了,至今仍然活跃在近视眼防控的一线,特别为现今还不被足够重视的致盲性眼病,病理性近视的诊治奔波,开展许多门诊,讲课和实施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眼的治疗工作。


图1.1988年在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华医学会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合影。
自左到右: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王国民,褚仁远,苏州66视觉公司总经理周永耀,上海新华医院陆放。


图2.2006年5月,褚仁远教授在视光学学习班上课。


图3.2023年11月,褚仁远教授参加成都市的近视眼防控活动。


眼界
聚焦中国眼科重要新闻,传播中国眼科界正能量。截止2024年9月,全国眼科专家、医生、行业高管等关注已超13万人,涵盖近90%中国眼科医生,年新闻阅读量近300万人次。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特约通讯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工作秘书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