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发菩提心文》堪称经典的6句佛语,享读受益终生,福德无量!

文摘   文化   2024-09-13 06:01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诗词情感关注我们哦!

【1】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

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心得感悟】

这句话点明了在追求精神觉悟道路上,发心和立愿的首要性。所谓发心,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觉醒与立志。在现代语境下,它类似于确立人生的核心目标与价值观。当我们将发心放在首位时,就如同为自己的人生之旅确定了方向。
以环保事业为例,那些投身其中的人们,他们怀着对地球生态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就是一种发心。他们看到了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于是内心萌生出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这种发心并非基于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责任感。

立愿则是将这种发心进一步具体化、坚定化。立愿就像绘制一幅蓝图,明确自己要达成的目标。在面对社会的诸多问题时,如贫困、教育不平等,有识之士立下改善这些状况的志愿。他们不仅仅是停留在感慨阶段,而是积极地规划行动路径。这一佛语提醒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追求还是社会事务中,明确自己的出发点并确立坚定的志向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2】

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

【心得感悟】

菩提心蕴含着自利利他的智慧。自利在这里不是狭隘的自我利益追求,而是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有成长的需求,包括提升自我认知、克服内心的负面情绪等。例如,通过学习冥想,我们可以提高专注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这是一种自利的表现。
而利他则是菩提心的更高境界。利他体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在社会中,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他们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利他的。医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除患者的病痛;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这种利他行为并非是为了获得回报,而是出于一种内在的慈悲和责任感。

当我们将自利和利他相结合时,就会发现个人的成长与对他人的贡献是相辅相成的。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

【3】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

【心得感悟】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且富有慈悲情怀的精神境界。“念念上求佛道”是指对真理、智慧和美德的持续追求。就像科学家们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他们每一个思考的瞬间、每一次实验的尝试,都是在追求一种超越现有认知的境界。他们以严谨的态度、求知的渴望,不断深入研究自然规律,这是一种对真理的敬畏和追求,类似于“上求佛道”。
“心心下化众生”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那些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人们,他们心中时刻装着需要帮助的人群。无论是为贫困地区提供援助,还是为弱势群体发声,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下化众生”。

这种精神激励我们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不要忘记身边的人,积极地为改善他人的生活、提升他人的境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4】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

菩萨发心。

【心得感悟】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通常的思维模式中,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先达到某种境界或者拥有足够的能力后才去帮助别人。然而,“菩萨发心”却打破了这种常规。它倡导在自己尚未完全解脱或者完善的时候,就积极地去帮助他人。
从社会现象来看,很多志愿者在自己的生活也面临一定挑战的情况下,仍然投身到帮助他人的事业中。比如一些大学生,他们自己还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贫困山区支教。他们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热情,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

这种行为体现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即使自己还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愿意为他人的幸福和成长付出努力。

【5】

若不发菩提心,纵然身口意业,

勤苦修行,总是魔业。

【心得感悟】

这句话强调了菩提心在修行或者行为中的核心地位。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如果没有正确的动机和目标,即使做了很多看似正面的事情,可能也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例如,一个人如果为了追求名声和虚荣而从事慈善活动,虽然他在表面上做了很多善事,如捐款、参与公益项目等,但他的内心动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赏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种情况下,他的行为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真正的修行或者积极的行为应该是由一颗纯正的菩提心所驱动的,这个菩提心是出于对他人的真诚关爱、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身成长的正确追求。

【6】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

【心得感悟】

“深信因果”在现代语境下,因果可以理解为一种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从社会行为角度看,当一个企业注重产品质量,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这是因),那么它往往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获得良好的口碑和长远的发展(这是果)。而个人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与人为善(因),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平静(果)。

发菩提心与深信因果相结合,提醒我们在行动之前要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图 I 更多精选诗词 请关注“诗词情感”

 I 诗词情感 期待与你交流分享

推荐阅读

佛陀一生的言教“八正道”:悟透破除苦难,得一生福慧!

道家《财神咒》:事业、财富、仕途,不止要“尽力” 还要“借力”

《吉祥经》最精辟 8句偈语!句句吉祥,读懂吉祥常伴

“天书”《易经》的精髓!全藏在这 3 个字中
《易经》中最厉害十大天机,悟透福德无量!
“财神”范蠡:独具慧眼的“八字”致富秘诀!一定要背下来!
《了凡四训》:改变命运的4句话,一定逼自己背出来!
王阳明心学中最经典的4句话,最好背下来!
《菜根谭》堪称封神的千古名句,句句真机无穷!

壁纸|道家那些杀疯了的封神诗词!

你若喜欢,记得点个在看
 防止失联,点击关注


诗词情感
诗词,是一种情感寄托,更是一种智慧表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