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市场规模原料药处于医药产业链的中游,随着全球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全球原料药的市场规模也逐年上升。从2013年至2022年过去10年的市场变化情况看,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2019年相比有所下滑,从1822亿美元降至1750亿美元,下降3.95%;但很快, 市场从2021年开始便恢复了增长,如图2所示。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调研报告数据,202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达到2040.4亿美元,2023年至2032年预计将以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至203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将达3636.80亿美元。图2 2013-2022 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及增速2.2 产业格局2.2.1 供给分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药产业起步较早:19世纪,现代制药工业始于德国;20世纪,现代生物技术发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起步,并在此后长时间占据了领先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前,欧洲和美国曾是全球最主要的原料药生产区,其技术水平先进、生产规模大。而20世纪90年代后,受环保压力、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和美国的原料药产能逐步下降;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拥有较低人力成本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原料药的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因此原料药生产重心逐步由欧美向其他区域转移(主要为亚太区域)[1],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目前,全球原料药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意大利、印度、美国、欧洲及其他地区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中国原料药产能全球占比已从2008年的约9.3%增长到2022年的约30%,如图3所示。图3 中国原料药产能占比变化情况从细分供给市场来看,中国原料药供应更多以大宗原料药为主,印度则以技术壁垒稍高的特色原料药为主,而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研发、生产工艺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优势,在附加值较高的专利原料药市场仍占据着主导地位。2.2.2 市场需求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文件法规更为全面,要求更为严格,属规范市场。由于全球大型制药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全球原料药市场份额来看,规范市场占据了全球75%左右的原料药消耗量,其中,美国原料药需求长期占据40%左右,如图4所示。而且从价格端来看,由于美欧日下游制剂厂商对于原料药质量的要求更高,美欧日等地的原料药单价更高,是原料药理想的销售市场。图4 2019 年全球原料药市场需求分布2.2.3 发展趋势(1)原料药产业链发展方向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和爆发,对全球原料药供应链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影响了全球医药产业。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对中国原料药和核心医药中间体有依赖的印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品短缺。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国均认识到了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芯片”的原料药[2]的供应环节。世界各国开始更加重视自身原料药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欧洲、美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提出让原料药“回归”的计划和措施,未来全球原料药产业链可能会向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但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因环保要求较高、人力成本较高以及相关产业工人严重不足等因素,“回归”困难,而印度虽然具有环保要求低、人力等生产成本低等优势,但相对中国来说,其存在缺乏完整的工业基础,制造业也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技术,并且地理环境不利于发酵技术发展等问题,故“回归”过程将会相当慢长。(2)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推动原料药产业发展过去10年,合成化学在光氧化还原催化、电化学、碳氢活化、还原性耦合及流动化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21年6月默沙东的工艺研发部在《Nature Reviews Chemistry》上发表的题为“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reactions in large-scale synthesis”的文章[3]就系统介绍了这些合成方法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图5列举了流动化学新技术在药物工业化生产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图5 连续流技术应用案例[3]此外,生物不对称催化等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新的多肽合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曼彻斯特大学Thomas W. Thorpe等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Multifunctional biocatalyst for conjugate reduction and reductive amination”的文章探讨用于手性胺合成的多功能生物催化剂[4];多肽化学泰斗人物Fernando Albericio在Chemical Review上发表了题为“Liquid-Phase Peptide Synthesis(LPPS): A Third Wav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的文章,详细评估了新的液相多肽合成技术的发展现状[5],这些新技术的发展都将推动原料药产业向绿色、安全、环保、经济性的方向发展。
[1]包晓敏.我国原料药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2]许铭.中国原料药产业的全球定位再思考[N].医药经济报,2021-05-24 (F02).[3]Kaitlyn Lovato, Patrick S. Fier & Kevin M. Maloney.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reactions in large-scale synthesis[J].Nature Reviews Chemistry,2021,5(08):546-563.[4]Thomas W.Thorpe, James R.Marshall,Vanessa Harawa, etal. Multifunctional biocatalyst for conjugate reduction and reductive amination[J].Nature,2022(604):86-91.[5]Anamika Sharma, Ashish Kumar, Beatriz G.de la Torre, and Fernando Albericio. Liquid-Phase Peptide Synthesis(LPPS): A Third Wav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Chemical Review.2022,122(16):13516-13546.[6]王禛.中国原料药出口面临的障碍与策略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7(04):47-49.[7]张熊.中国原料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23,31(01):6-8.[8]朱仁宗.原料药产业如何融入全球市场[N].医药经济报,2021-11-29(001).[9]荆文娜.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并重助推我国成为原料药生产强国[N].中国经济导报,2021-11-11(004).[10]赫玉芳,张成叶,沈凯月.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发展升级策略探讨[J].应用化学,2023,40(03):460-462.[11]Cecilia Bottecchia, François Lévesque, Jonathan P McMullen, et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Development for Belzutifan, Part 2: A Continuous Flow Visible-Light-Induced Benzylic Bromination.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2022,26(03):516-524.[12] Yuichi Nakahara, Brian A. Mendelsohn, and Yutaka Matsuda. Antibody-Drug Conjugate Synthesis Using Continuous Flow Microreactor Technology.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2022,26(03):2766-2770.[13]黄其翔,卢梦情,沃田,等. 原料药企业制剂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1,52(04):568-573. *声明:“药渡”公众号所转载该篇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