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纹铜提桶
龙舟竞渡,起源于中国古代,与端午节紧密相连,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纪念屈原而设,后逐渐演变为集纪念、祭祀、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对龙图腾崇拜的生动体现,也寄托了古人祛病防疫、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秦始皇陵跪射俑(AI生成)
弩,相传起源于楚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狩猎工具。秦朝时,弩已大量装备军队。在1982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云南、广西选手进行了精彩的射弩表演,这是射弩第一次出现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上。
西汉
帛画《导引图》
在我国古代,五禽戏等就有现代健身操的影子。民族健身操结合了现代体育健美操的编排原则、手段、运动路线等,同时也保留了民族舞蹈元素和民族素材的精髓,其动作形式显现了民族性、体育性和观赏性。 隋代
《青瓷相扑俑》
据有关资料和文物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已有摔跤活动。作为一种古老的竞技运动,几乎只要有人类聚集的地方,就会有摔跤运动。民族式摔跤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开展的摔跤活动形式和规则体系的集合。 宋代
在中国可追溯到约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浙江、山西、江苏、河南、新疆等地考古均发现了陶制陀螺或木陀螺,展现了早期中华文化圈满天星斗、交流互促的壮美景象。
金代
达摩渡海铜镜
相传源自贵州赤水河流域,有近百年的历史。独竹漂在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亮相,获得表演项目金奖;在2011年第九届运动会被正式列为竞赛项目。比赛中,选手们手持长杆,脚踏绿竹,在碧波荡漾间竞展“乘风破浪”,让人遥想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风采。 元代
《宋太祖蹴鞠图》
原称踢石球,可溯源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蹴球”名称的来源,借鉴了古代“蹴鞠”的名字。为了尊重历史,该项运动在1999年被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定名为“蹴球”,其名取甲骨文中“蹴球”字形的“用脚踏球而行”之意。
明代
《天工开物》所绘采珍珠图
起源于满族先人采珍珠的生产劳动,曾在松花江、鸭绿江及渤海沿岸一带较为流行,至民国初期失传。现今的珍珠球运动是从史实文献资料中整理加工形成的。 清代
《升平乐事图》之鹅灯踢毽
民间踢毽起源于汉代,盛于六朝、隋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毽球是一种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的体育项目。 清代
相传秋千为北方山戎习俗。春秋时期,齐桓公打败山戎,这一游戏随即传入中原。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众多比赛项目中,是一项仅允许女性运动员参加的项目。
清代
《乾隆皇帝射猎图》
在古代,一些游牧民族为满足战争需要,往往挑选善跑的骏马。这种骏马选优活动,逐渐形成后来的“赛马”习俗。民族马术包含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等。本届运动会民族马术比赛已于今年7月在新疆昭苏举行。 清代
少林寺壁画《武僧演武图》
远古时期,先民在与野兽的搏斗中掌握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等攻防技能,后又制造使用骨制、木制或石制等武器,这就是武术的萌芽。后发展成为一种军事技能,到了现代武术已经集军事技术、健身活动以及表演技艺功能于一体。张大千《东坡笠屐图》
板鞋,又称“木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十分流行。相传明朝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区,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士兵出征江浙抗倭时,令3名士兵同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最终打败倭寇。攀椰竞速(AI生成)
徒手爬树摘椰子是海南各族群众传统的劳作习惯,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广受欢迎的“攀椰竞速”比赛。该运动集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色。来源:中国民族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依林
网编审核:黄倩仪、陈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