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科幻视域下的时代之歌”,就读《内心垂死》!

文化   2024-12-12 17:58   四川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知心之难,不言而喻。


但在科幻小说中,“知心”却可以化作一种令人惊奇的超能力——“读心术”而成为科幻迷所津津乐道的经典设定。


*《沙丘》


就比如,在科幻史上的第一届雨果奖,就曾把最佳长篇奖颁给了“读心术”科幻经典——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毁灭的人》,书中描述了一个商业天才与拥有“读心术”的“透思士”对决的精彩故事。


无独有偶。另一位科幻大师也在多年之后,凭借一部“自我剖析的人性预言”证明了自己足以融合科幻与主流文学创作,完美驾驭“读心术”科幻这一题材。


那就是——罗伯特·西尔弗伯格《内心垂死


【内容简介】


戴维·塞利格的人生可谓平平无奇,既无工作,也无爱人。然而,他却拥有一项天赐的超能力——生来就能读懂他人的内心。这个恩赐与诅咒并存的能力塑造了他的品性和人格。


如今,他已到中年,读心能力也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他努力维持着自己对现实的把控,却不得不在挣扎中接受一个事实:自己的内心正走向凋亡……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篇由书评人翟金朝发表在《山东商报》上的《内心垂死》书评文章《科幻视域下的时代之歌》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这篇书评,感受下《内心垂死》这部“读心术”科幻大师之作的奇妙魅力吧~


转载自《山东商报》2024年12月7日第15版


科幻视域下的时代之歌

作者:翟金朝


在当代文学的多元景观中,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内心垂死》以独特的叙事与深刻的内涵吸引着读者的目光。这部小说主人公戴维·塞利格拥有读心的超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对于本人来说既是天赋也是诅咒。随着时间推移,其读心能力逐渐减弱,这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也让他的内心世界逐渐发生转向。在第35届银河奖中,本书译者冯新仪也凭借对本书的精彩翻译获得了最佳翻译奖。


初入此书,怀揣着对“科幻文学大师”西尔弗伯格的期待,加之标题带来的惊悚感,本预想会沉浸于如《沙丘》《银翼杀手》般充满宏大叙事与奇幻想象的体验之中。然而,这部作品却展现出别样的风格,更多地承袭了“垮掉的一代”的文学特质。这种风格上的差异打破了常规科幻小说的模式,以一种更为贴近现实、深入个体内心的方式呈现故事。



从作品内容来看,书中特意描绘出一幅科幻时代的社会图景,并经由作者贴合时代语境的准确译介,与当今西方社会正统文化间形成一股巨大张力。通过为作品贴上科幻类型小说的标签,作者似在进行一场名为写作的“潜伏活动”,以大众更为容易接受的科幻外壳包裹着对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作品得以触及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体,进而引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主人公戴维·塞利格所具备的意识入侵与读取能力,在这部作品中并非简单的科幻设定。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它更像是作者精心选取的一种叙事工具,以此串联起书中所讲述的特定年代,并对那时的人类社会进行观测与描摹。同样,书中所提及的“熵增”概念,看似具备科学意味,实则是作者对传统科学概念的一种解构。这种处理方式并非旨在提供科学解释,而是通过营造一种荒诞与无奈的氛围,促使读者深入思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困境。小说中穿插的几篇主人公所写的学术论文,进一步强化了“伪科学”与“元小说”的融合,塑造出一个在内心挣扎而又具备强烈自我意识的人物形象,他既是书中时代的产物,也是对所处时代的一种反抗。



戴维读心能力的消失过程伴随着社会性的挫败,这种挫败感犹如一柄锈迹斑驳的钝刀对个体进行着“剥削”,逐渐剥夺了其作为人的基本快乐与追求,使其在无奈中走向绝路。与其描写方式的“残忍”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书中对真实感极为精准的塑造,这些让本书不仅仅成为对个体命运的描述,更像是对现实的暗喻。在当下,尽管科技与文明不断发展,但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在某种程度上并未减少,这使得《内心垂死》在当下依然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与文学价值。


综上所述,《内心垂死》以其独特的科幻与现实融合的叙事方式,在展现特定时代风貌的同时,深入挖掘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成为一部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作品。它挑战了传统科幻小说的边界,为科幻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读者理解时代与人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更多精彩内容,戳下图购入↓



\ | /

编辑:魏海童

一审:刘弋靖

二审:王璐

三审:拉兹

一校:陈俊

二校:魏纯成

三校:何沛璇


科幻世界SFW
《科幻世界》杂志社官方公众号,向您推荐前沿科幻奇幻资讯,给您推送好看的科幻奇幻小说。(注:除推送外为智能系统回复,不代表杂志社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