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竟是这个?!
教育
教育
2024-11-07 10:50
湖南
▲点击蓝字,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各位伙伴上午好,我是花木君老花,一个和申论战斗了15年的汉子,专注让我专业。
有人说,公考的关键在于选到一个适合的岗位;有人认为,重要的是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人说,公考实际上是对优势资源的争夺,备考实际上也是拼实力抢占优质备考资源......以老花15年的经历来看,我个人认为,公考成绩尤其是申论成绩不理想,真正的问题在于你读书太少!我这里所说的读书并不是接受教育的问题,而是自主累积阅读量太少,尤其是人文、社科方面的所谓课外书读的太少了,各种名著只当常识记一记、背一背,真正通读过的少之又少。一个人的思维和格局来源他的家庭环境和所接受过的教育,更源于阅读带来的沉淀和人生经历带来的锤炼。抛开具体考试去谈格局是空洞的,但许多人在备考过程中,一个劲的追寻临考秘诀、秒杀技巧、硬套模板、机构密卷,本质上是思维认知的局限,比较狭隘地去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或速成。实际上公务员考试无论是申论、行测,还是专业科目,一没有官方发布的试题,二没有指定教材,三没有标准答案,四不会有赋分说明,如果学习中不能清醒地认识并尊重这些特点,很容易浮于表面、事倍功半。
尤其落到申论和面试,就更不会有明确的标准,关键就在于准确挖掘题目的内涵和要求,准确、有效地分析和运用好给定材料,不能尊重题目、尊重材料、展现出自我的思考,都是本末倒置。这也是很多人做了很多题,但始终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思维,比如基于给定身份、情景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结合国家政策和职能全面分析并抓住关键矛盾进而解决问题,理性而全面地分析、界定问题等等。老花以为,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或许不一定有思想,但一个认真读过50本以上名著的人,一定不会缺少思维。大部分人申论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所谓的政治素养差(还不到这个层级),而是语言文字功底太差。正因为语感差,所以阅读速度太慢、看不懂材料、不会分析材料的层次逻辑、不能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进而理清材料的中心思想......因为阅读少,自然就没有词汇量,导致答题尤其是写作时要么没话说,要么翻来覆去说不到点子上。无论是阅读的效率,还是语感,亦或是表达,都建立在长期阅读培养的基础之上,许多人大学期间不再学习阅读、语文知识,走上社会后除了工作专业方面的书,别说国家政策相关的,就算是各类故事会的阅读量都十分有限。一旦缺少专项及有效的材料阅读强化训练,就只能没有标准和逻辑的摘抄材料了。没话说,一方面源于对特定的话题、事情不了解,不熟悉;另一方面源于没有积累有效的素材。申论中最难的莫过于文章写作,大多数人都能建立起写作的架构,但内容、观点论证十分空洞,两个典型、普遍现象是:一简单背诵一些金句、范文,套写套作,稍有点经验的人一看就“露怯”;二引述的案例、素材基本就是几个当年的公众人物,尤其喜欢用感动中国的几个名人及华为、比亚迪等企业,但实际上又缺乏深度理解和思考,表达同质化不说,更要命的是内容无力。在老花看来,读书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在增长自己的知识,而在于透过书中的人物或作者去了解社会、理解生活,进而让内心变得更丰富、更加淡定而充满力量。古往今来、国内外国的名著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认识自我,要过怎样的生活。从《唐吉坷德》到《约翰克里斯多夫》,从《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到《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从《名人传》到《苏轼传》,读者的情绪会跟随主人公的命运波动,更会清晰地认识到:人生充满坎坷,纵然天生我才,也总要历经生活的洗礼,从达观进取中走向豁达,自失望中看到新的希望。于是,也就有了“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穿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有了“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当然,从短期备考而言,我们还是应该着眼学科知识,基于往年的试题反复锤炼自己,用考试的要求打败考试。但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生命不能没有阅读,备考尤其是申论备考这么吃力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是在还阅读量少的债。
分享、在看与点赞,给老花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