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我们向学界和社会发布了美国纽约李氏基金会2024-2025年度奖学金的招聘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两个年度奖学金,一个用于资助来自东亚地区的学者,一个用于资助来自美国的学者。2024年4月,李约瑟研究所选拔委员会对收到的申请进行了评审,并做出了选拔决定。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向社会公布2024-2025年度李氏基金会奖学金的六位获得者。他们分别是:东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宇奇副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在站博士后陆晶晶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王广超教授;美国:里德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张雪博士、堪萨斯大学中国史方向博士候选人倪浩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研究生朱芷晴(Zhu Tsz Ching Joy)。在此,我们向上述六位荣幸获得李氏基金会奖学金的学者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向李氏基金会表示衷心地感谢!
2024-2025年度李氏基金学人的简介如下:
李宇奇(访学半年)
李宇奇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副教授。他本科和研究生分别就读于南开大学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并于2011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2011)和人类学博士学位(2018)。毕业后,他曾在南京大学从事过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始在南开大学担任现职。李宇奇的研究主要围绕青铜时代到历史时期早期中亚东部(即新疆)农牧兼营人群的生存方式展开。在李约瑟研究所交流期间,他将着力分析此前收集的关于新疆古代水利设施的空间信息、年代资料和植物考古数据。
陆晶晶(访学九个月)
陆晶晶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助理研究员、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冶金考古,尤其关注商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文化因素分析。她的博士论文以晋南地区出土商代青铜容器为研究对象,相关成果合著出版有《平陆前庄出土商代青铜器研究》一书。此外,她还参与了《山西博物院青铜器CT扫描分析研究报告》和《商周青铜器技艺研究——以湖南省博物馆代表性藏品为研究对象》等专著的编撰工作。此次访学期间,她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古代金属物料产地溯源方法研究”课题组成员,将以晋陕高原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为研究线索,综合运用技术史、艺术史与考古学等多学科方法,深入探讨中国古代青铜器生产的相关问题。同时,她还将对英国及欧洲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进行实地考察,以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她已于2024年11月抵达剑桥,开展为期九个月的访学研究。
王广超(访学半年)
王广超,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生,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其后留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15年起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天文学史、物理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代表作有《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计算与观测》(人民出版社,2024)和《中国近代中学物理学教科书研究》(2022,广西科技出版社)。在李约瑟研究所,他将从事的研究课题为“古天文的隐喻表达——以《晋书·天文志》为中心的考察”,拟通过对中国古天文中最为经典的《晋书·天文-历志》文本进行分析,在与西方经典天文典籍所载概念的隐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天文概念背后的隐喻系统,揭示其独特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
张雪(访学三个月)
张雪现为里德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地理知识和地图、科技、边疆、以及官僚制度。她即将完成她的第一本研究专著。该书探讨了汉族文人有关水资源的知识积累和变迁。她利用游记、地方志和政府记录,呈现了从 1700 年到 1880 年代的观念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晚清的边疆政策。她的第二本专著主要探讨清代内阁,尤其是内阁中书。她认为,内阁在清代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而内阁中书人脉广泛,是清政府的信息枢纽之一。除上述项目外,她的研究还包括清政府对河流湖泊的祭祀活动以及地图学史中的图像文本之争。在访问李约瑟研究所期间,她希望利用剑桥和英国其它地方收藏的档案和珍本书籍进一步研究十九世纪中英之间的地理知识交流。
倪浩然(访学三个月)
倪浩然现为堪萨斯大学中国史方向博士候选人,正在撰写博士论文《消夏新法: 美国清凉饮料在近代上海的本土化, 1912-1965》。该论文主要探讨美国食品的流行如何改变了上海都市人的身体意识和公共健康观念,以及如何发展了冷饮业的机器生产。除博士论文课题之外,她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半导体工业历史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
朱芷晴(访学三个月)
朱芷晴(Zhu Tsz Ching Joy)在香港出生长大,现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史专业五年级博士生。她的研究探索了 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英国殖民地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地质历史。她于 2017 年获得明德学院德语专业比较文学学士学位,并于 2018 年毕业于莫斯科 Strelka 学院的新师范项目。此前,她曾在香港大学建筑系和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任教。2024年12月,因个人境况的改变,她已决定放弃来李约瑟研究所访学三个月的计划。
美国纽约李氏基金会成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李国钦(1887-1961)先生的亲属根据其遗嘱而创立的,其宗旨是资助中国青年学子赴美国学习深造。李氏基金会成立后,其设立的奖学金一直仅限于资助中国学生和学者赴美国留学或在美国大学学习深造。90年代初,时任李氏基金会主席的梁栋材教授和刚就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的何丙郁教授不期而遇。经仔细商榷,他们决定在李约瑟研究所设立一个李氏基金会奖学金,以纪念1991年刚刚去世的鲁桂珍博士。这是李氏基金会第一次资助美国境外的奖学金项目。这一奖学金被明确规定仅用于资助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或新加坡的华裔青年学生或学者赴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和医学史研究。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数学史研究的刘洁民博士成为首位获得李氏基金会奖学金的青年学者。自那以后,每年都有1-2位青年学者获得李氏基金会奖学金赴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学。自2022年开始,李氏基金会决定增设一项奖学金,专门用于资助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学者,赴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从事短期的访学研究。迄今为止,总计已有44位学者成为了李氏基金学人,详细名单如下:
序号 | 访学者姓名 | 合作单位名称 | 访学时间 |
1 | 刘洁民 | 首都师范大学 | 1992.4-11 |
2 | 梅建军 | 北京科技大学 | 1994.2-1995.2 |
3 | 曲安京 | 西北大学 | 1994.10-1995.10 |
4 | 胡维佳 |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1995.11-1996.11 |
5 | 汪前进 |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1997.1-1998.1 |
6 | 郭世荣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1997.11-1998.11 |
7 | 景斌 |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1999.3-2000.3 |
8 | 周忠福 | 北京科技大学 | 2000.1-2001.1 |
9 | 钮卫星 | 上海交通大学 | 2001.1-2002.1 |
10 | 卜风贤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02.1-2003.1 |
11 | 侯刚 |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2003.4-2004.4 |
12 | 王子岚 | 武汉大学 | 2004.3-2005.3 |
13 | 方小平 | 国立新加坡大学 | 2005.10-2006.10 |
14 | 方一兵 | 北京科技大学 | 2006.10-2007.6 |
15 | 仪德刚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007.10-2008.3 |
16 | 厚宇德 | 北京科技大学 | 2009.1-6 |
17 | 英家铭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2009.10-2010.3 |
18 | 董桥声 | 北京大学 | 2010.10-2011.4 |
19 | 胡文亮 | 南京农业大学 | 2011.10-2012.3 |
20 | 刘巍 | 中国科技馆 | 2012.10-2013.7 |
21 | 陈坤龙 | 北京科技大学 | 2012.11-2013.11 |
22 | 周畅 | 西北邮电大学 | 2013.10-2014.4 |
23 | 刘晓 |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2014.4-9 |
24 | 张卜天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15.1-7 |
25 | 邵安定 | 陕西考古研究院 | 2015.1-7 |
26 | 陈昊 | 中国人民大学 | 2016.1-6 |
27 | 褚龙飞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6.1-6 |
28 | 郁永彬 | 北京大学 | 2016.10-11 |
29 | 徐斌 | 故宫博物院 | 2016.10-2017.4 |
30 | 周利群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017.9-2018.7 |
31 | 李海静 | 中国水利博物馆 | 2018.1-6 |
32 | 顾漫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2018.10-2019.10 |
33 | 徐定懿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2.5-10 |
34 | Brian Lander | 美国布朗大学 | 2022.10-12 |
35 | 黄凰 | 安徽大学 | 2022.11-2023.7 |
36 | Derek Kramer |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 2023.1-6 |
37 | 雷震(John Alekna) | 北京大学 | 2023.10-12 |
38 | 郭建波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23.10-2024.3 |
39 | 董俊卿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 2023.11-2024.4 |
40 | 贺娅辉 | 美国斯坦福大学 | 2024.1-6 |
41 | 梁玥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 | 2024.1-3 |
42 | 刘歆益 |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 2024.5-8 |
43 | 刘念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2024.5-9 |
44 | 齐力垚 (Niall Chithelen)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 2024.10-2025.3 |
李约瑟研究所来访学者与工作人员合影
(摄于2024年9月)
(左起:张璐、刘杰、程思丽 Sally Church、刘培峰、舒畅雪、白素珊 Sue Bennett、周畅、Lewis Bremner、莫弗特 John Moffett、刘念和赵静一)。
最后,再次向获得 2024-2025 年度李氏基金会奖学金的六位学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梅建军
2025 年 2 月 7 日
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a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长按二维码
关注李约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