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新民晚报 | 汪怿:努力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

学术   2024-10-08 16:58   上海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4年10月8日《新民晚报》第5版:综合新闻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支持重点群体就业等方面要下哪些功夫,出哪些实招?记者就此专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汪怿


记者: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如何促进高质量就业?

汪怿:在宏观上,要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放在经济社会建设的整体中统筹谋划,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党委和政府统筹领导、部门横向协同、系统纵向贯通、社会广泛参与的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变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要完善调控手段,将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充实政策工具箱,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导向,形成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


记者:各地区各行业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仍存在差距,您对此有何建议?

汪怿: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消除身份、性别歧视,健全统一市场运行规则,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完善人力资源有效开发、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促进供需间无缝对接的效度,提升市场机制配置效率,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

具体而言,要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推行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园区拓展、向基层下沉、向农村延伸,增加基层服务内容、加大基层服务力度,让劳动者无论户籍地、常住地,还是参保地、就业地都能就近、就地获得更便捷、更高效的均等优质服务。同时,积极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丰富化、多样化、精准化、精细化。


记者:高校毕业季刚刚过去,在城市也有许多农民工等新就业群体。在高质量解决重点人群就业方面,您有什么见解?

汪怿: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更大力度挖掘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岗位潜力,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

要把促进农民工就业放在重要议程,用好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通过返乡创业、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劳务协作“四轮驱动”,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强化就业促进和技能提升,持续推进就业增收。

来源:新民晚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凌励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展示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活动、重要科研成果、优秀科研人才和国际学术交流情况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