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盛垒:统筹兼顾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学术   2024-10-15 18:15   上海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摘要】   

统筹效率和公平,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发展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公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提升效率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效率  公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并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统筹效率和公平,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均衡。


一、效率和公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原则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贯穿现代化发展全过程的重大时代性课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世界性课题。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一个两难抉择,即到底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获得较高的公平,还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得到更高的效率?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所言,“平等与效率间的抉择……是最大的社会经济抉择”。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些国家陷入剧烈的社会动乱无法自拔,不仅失去发展的机遇,也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如非洲、中东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有的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被严重的社会问题缠绕而裹足不前,如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其中的原因纷繁复杂,各个国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都跟没有妥善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有关系。这说明,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推进现代化极为关键的一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样面临效率和公平的抉择。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要在一个14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其任务之艰巨,挑战之严峻,道路之艰难,都将是前所未有的,从而也更加凸显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重要性。


效率和公平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受限于当时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条件,我国主要推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分配上倾向平均主义,虽然社会生产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也限制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效率较低。改革开放后,为克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我国开始实施按劳分配原则,并逐步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形成了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高增长的“世界奇迹”,但也出现了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现象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标志着宏观收入分配政策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再次强调效率与公平并重。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既揭示了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也表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的重要思想,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性探索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系统总结。


由此可见,每一次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重大调整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正是把处理效率与公平原则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并适时处理两者的关系,中国才能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党在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方面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成功经验,也更加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规律性认识。


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提出更高要求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基础,公平是提升效率的有力支撑。效率关注如何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经济结构来“做大蛋糕”,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公平关注如何从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等维度来“分好蛋糕”,保障社会分配的价值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进程中更好地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更加注重提升效率,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看,一个国家或社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效率。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也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高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眼于发展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提高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蛋糕”,为全体人民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为此,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效率。比如,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为了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物质技术基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实践中,一个国家或社会如果能够处理好公平问题,就可以实现社会和谐安定,反之则容易激发社会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乔·萨托利认为,公平或平等至少指向五个方面:一是政治公平,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二是社会公平,使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社会尊严;三是机会公平,使每个人都有靠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获得利益的权利;四是起点公平,使每个人从一开始就有足够的权利以便得到相同的能力而与其他人并驾齐驱;五是经济的相同性,不给任何人优于别人的权利(经济特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高效率,又要有效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需要促进和维护包括就业和发展机会的公平、市场进入条件的公平、政府办事原则的公平、法律规则的公平、区域和城乡一体化的公平等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上的公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求追求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求坚持公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找到平衡,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效率和公平,其根本指向是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统筹效率和公平的创新成果。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就使得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有了新的时代内涵、站在新的发展高度。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依托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的关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在统筹效率和公平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统筹效率和公平,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发展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公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提升效率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创造更高效率提供制度支撑。从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发展实践来看,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和效益提升,需要通过自由、高效、平等、成熟的市场经济来实现。构建形成更加成熟完善、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为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率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两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要素市场配置,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三是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等产权制度,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加强产权保护,保障各种经济所有制经济产权得到平等长久保护。四是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证市场公平、公正,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好服务型政府的功能。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进行干预和调节。服务型政府的重点是扮演好监管者、调节者、服务者三种角色。发挥监管者角色,就是要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权益,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发挥调节者角色,就是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手段,调节市场波动,保持市场稳定和发展。发挥服务者角色,就是政府要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保障市场高效运行。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本质要求。一方面,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仅是分配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才能为促进公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有力、更扎实地推动共同富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更加节约集约的方式实现更有效率的经济发展。事实证明,传统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必须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演进规律,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和政策创新,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完善新兴和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


其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加快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分解、重构和转型升级,重新定义诸多产业的发展方式、商业模式和治理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要尊重数字经济运行逻辑,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再次,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顺应服务业产业属性和发展要求,面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需求,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引导服务业增加有效供给并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快优质高效发展步伐。


从次,现代化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平台,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融合利用和赋能创新机制,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加快形成网络联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最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日益要求在继续重视效率、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以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为关键抓手,引导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形成战略伙伴关系。重视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作用,把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放在重要位置,拓展国家战略回旋空间,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市场是自由、开放的,市场自身不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促进社会公平,需要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不动摇的基础上,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确保收入分配公平、公正、合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公平地参与教育、医疗、就业是确保机会公平的基本路径。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三是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确保底线公平。普惠性,强调保障对象的普遍性;基础性,强调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兜底性,强调政府主要承担兜底保障责任。强化民生财力保障,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持续增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盛垒,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展示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活动、重要科研成果、优秀科研人才和国际学术交流情况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