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名言警句
畏惧痛苦,才真是退化之标识。
悠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
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人物评价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林语堂的幽默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品。林语堂抗战前寓居上海近九年,并被谑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轶事典故
首译“幽默”
英文中“Humor”一词进入中国之后有多种译法,有的是音译,有的是意译,有的是音译加意译。
1906年,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首次将“Humor”一词译为“欧穆亚”,此后又有李青崖译为“语妙”;陈望道译为“油滑”;易培基译为“优骂”;唐桐侯译为“谐稽”。
林语堂却将它译为“幽默”,并在《晨报副刊》上连续撰文,说明定“幽默”为“Humor”汉译名的缘由。他认为幽默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中所含的谐趣越幽隐、越静默,读起来就会越美妙。为了使“幽默”这个译名更加普及,他还在《论语》上与李青崖开展“幽默”与“语妙”的讨论。
最后,林语堂的译法流行于世,沿用至今。林语堂也因一生倡导幽默而被称为“幽默大师”。
妙用王勃名句
1934年,林语堂、胡秋原、郁达夫及其夫人王映霞同游杭州西湖。夕阳西下时,郁达夫眼见天边的红霞,顿时想起《滕王阁序》,脱口吟道:“落霞与孤鹜齐飞。”胡秋原笑着补吟道:“映霞与孤鹜齐飞。”林语堂随即接上一句:“秋原共长天一色。”两人妙用王勃名句,将名字“映霞”、“秋原”嵌在其中。随手拈来,情趣盎然,真不愧是文人本色。
出卖《吾国与吾民》
1935年,林语堂在美国出版了《吾国与吾民》一书,被看作是关于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在当时颇为畅销,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久居不下。
有一次,林语堂去美国的一家夜总会。交谈中,有个美国绅士见他身穿长袍,口里衔着烟斗,误认为他是唐人街的洗衣店老板,随口问他开什么店。
林语堂十分生气,说:“我是林语堂。”
不料,对方毫无反应,仍追问道:“那么你做点儿什么买卖?”
林语堂见对方对自己一无所知,就幽默地答道:“我出卖《吾国与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