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海南万宁
海天一色景点附近海滩
发生惊险一幕
一名小女孩被巨浪卷入海中
岸边一名白衣小哥
及多名热心群众多次尝试后
最终将小女孩成功救下
小哥说,这是“退伍军人的本能”
视频中
小女孩被汹涌的海浪卷走数米远
母亲尝试下水施救
却不慎被海浪拍翻
岸边一位白衣小哥先将女孩母亲救起
又多次扑进海里找机会救人
他一次次被海浪拍回岸边
又一次次冲进海中
直到找准退潮的间隙
他奋力一把抓住落水者
在另外几名热心群众帮助下
成功救下小女孩
整个过程持续了3分钟左右
目击者郭女士回忆
当时小女孩蹲在海边玩沙子
一个大浪过来,小女孩被冲进了海里
她妈妈跑进去但没抓住
“整个过程白衣小哥尝试了很多次
一直在寻找机会
感觉是拿命在救人
小女孩被救下来时
意识是清醒的,应该没事”
救人小哥。
白衣小哥救人的视频
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
网友纷纷点赞
“勇士,好人一生平安”
“英雄!哥太帅了!”
“太伟大了”
不少网友科普
这种浪很危险
小哥是舍命救人
提醒大家去海边一定要小心
据不完全统计
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
淹溺事故堪称“第一杀手”
家长的看护和安全教育
是孩子最好的“护身符”
这些防溺水安全知识
家长孩子都要牢记!
↓↓↓
防范溺水
要了解容易溺水的几种情况
警惕溺水高风险地点
↓↓↓
这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2
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
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
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警惕这些溺水高风险地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1
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2
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3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防溺水“六不准”
1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四不要”
1
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2
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3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4
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
溺水自救措施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
1. 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 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 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 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会游泳的人遇突发状况如何自救?
抽筋:
1. 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2. 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呛水:
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漩涡:
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被水草等缠住:
1.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2. 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
3. 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儿童安全意识薄弱
一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
溺水、烫伤、触电……
这些常见的儿童安全隐患
也请家长们务必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