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指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过程和结果,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 认知是一种意识活动【什么是意识?(请点击查看:意识是什么)】,是个体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就要立马付出行动;不付出行动,就保障不了自己最基本的安全条件;听见安全问题就避而远之、不以为意。你属于哪种人?现实中有多少人,想法大于实践?有多少人养尊处优多年而不安全为何物?曾有记者采访加沙地区的儿童,记者问:“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加沙孩童答:“我们长不大……”典型就是天才不用教,蠢材教不会;人教人教不会,事儿教人一次就成。在现实中,真遇到事故了,人也没了,想让事儿教人也没得交了。不可语冰的夏虫,像不像接受安全培训时听不懂专业术语、不理解安全观点而一笑了之的你。
对于安全,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不是谁管的时间长、谁的心思细腻,谁就懂、谁就专。
专业的事情需要深入、投入,需要深度、广度,需要专心、专注,需要时间、经历,需要认知、实践。很多人都说久病成医,要我说,久病成不了医,只能说你的久病是“无药可救”而已。现在的专家对于【认知】,普遍认同的定义是将认知划分为四个维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其实就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对于安全,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不知道安全是什么,不知道安全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这样的人,大多自以为是、我行我素,时刻以自我为中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事从来不考虑后果,但又承受不了事故带来的伤痛。都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在这种人的心里,压根儿不懂什么叫自知。好比那些出门遛狗从来不栓狗绳的人,过马路从来不左右观察的人,参加安全培训从来不听且以为和自己没关系的人,从事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却不知道对应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政策文件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安全认知,那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他人不负责,简直就是行走的重大隐患。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的短板。这种人分两种:一种是有求知欲,一种是没有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时刻都会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认知;没有求知欲的人,看到的、听到的不求其解、置若罔闻。认知就是一个念头,知道自己知不知道的念头,一个念头是否付诸于行动,会改变一生。这也是王家卫的电影常说的一句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于安全工作,就一岗双责而言,你可以问一下你自己、你的同事、你的领导,有多少人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安全职责是什么?那么,你是属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呢?对于安全工作,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的也不想知道,一定不安全;知道自己不知道,把不知道的让自己知道,然后做到,就相对安全。我知道你,你知道我,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于安全,能看到事情的本质,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安全的定位,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好比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同频共振,如若不然,便是擦家而过、终成路人。对于学校安全工作,有多少人是主动调岗到教育安全岗位的?对于个人,有多少人知道:不是要我安全,而是我要安全?其实不然,你以为的知道只是表面的看到、听到,而没有做到。知道自己知道的概念是:有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具备充足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有正确的安全理念,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即便对某些安全方面的认识和研究有所欠缺,知道该如何去取长补短,如何提升。安全包罗万象,综合了:物理学、化学、自然科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医学等等等等。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我们自己的大脑,如果走不出自己的观念,格局没有打开,到哪里都是囚徒。如果认知不到位,即使进行再多的培训、再深入的交流、增加再大的工作量,也只是毫无意义的重复。
对于安全的认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其实是对安全认知的一片空白;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充分了解安全后,感受到安全的不确定与自己的无能无力;知道自己知道,是对安全有了一定认识,知道如何规避风险;不知道自己知道,是对安全深入研究后,不断的探索研究、再研究,提升、再提升。
安全认知,是知道明天一定会来,意外随时会来,时时刻刻防止意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