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官方日前发布公示结果称,方舟云康通过境内运营实体广州方舟医药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收悉。按照证监会的要求,方舟云康拟发行不超过3.78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上市。这意味着,方舟云康很快就能正式启动赴港IPO的工作。
这已经是方舟云康第三次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请。2022年11月和2023年6月,方舟云康两次向港交所发起上市申请,均告失败。今年2月28日,方舟云康第三次交表。这家中国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其他同行并没有太大区别,业务范围涉及药品在线销售、综合医疗服务两部分。
自从开启融资上市计划,方舟云康共获得6轮累计近两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其中不乏火山石、高特佳、瑞士HBM等知名投资机构。无奈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公司上市后,中国医药电商的风口已过,方舟云康目前依然“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
更为关键的是,方舟云康的创始人及股东之间的内部纷争还未画上休止符,悬而未决的诉讼也是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卖药收入增长乏力
方舟云康押宝慢病管理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方舟云康的收入分别是17.59亿元、22.04亿元和24.34亿元。其中,线上零售业务占总收入50%以上,同期销售收入是10.11亿元、12.52亿元和12.97亿元。2022、2023两年线上药品收入几乎没有增长,导致公司整体收入增速下降。
方舟云康的长处在慢病管理平台。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方舟健康的H2H服务平台上有来自超过1.56万家医疗机构超过2.12万名注册医生,其中约58.8%任职于三级医院。同时,方舟云康拥有一支内部医疗专业人士团队,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复诊、处方咨询、患者教育、用药提醒及药品重配通知。
慢病的用药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但单价偏低,这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聚客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2023年方舟用户付费用户数达到443.97万,同比增长14.48%。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名付费用户平均支出为558.9元,同比2022年下降10.82%。
集采和价格谈判大大减轻了慢性病患者的用药负担,基层医疗以及2023年推出的门诊共济制度等补充了慢病患者的诊断和用药需求,医保在慢性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互联网医疗机构想要在其中识别出有自主付费意愿的慢病患者并不容易。
方舟云康前身是广东健客,2007年7月由从事医药生意的苏展创建,2009年获得广东省第一张互联网药品资格证后,开始经营网上药店业务。随着互联网行业在中国高速发展,医药电商行业也迎来春天,方舟健康从传统的医药零售转型在线卖药、问诊以及慢病管理等多项业务,原创始人苏展则慢慢淡出公司的日常管理。
目前方舟云康的管理团队几乎都是互联网出身,例如董事会主席谢方敏来自百度广州分公司,首席策略官周峰则是原拉手网行政总裁。
比起阿里京东等大平台,方舟云康的互联网含量还是低一些,依靠第三方物流及快递公司来完成配送,如今这样的模式正在越来越受到自建物流和O2O模式的冲击。
方舟云康力推的慢病管理模式已经陷入到用户增长但付费量下降的“怪圈”,今后如何破局还需要管理团队的集体智慧。中国医药电商行业已形成寡头效应,方舟云康仅占市场份额的1.1%,排名第五位。显然,若想获得资本市场的长期关注,方舟云康不能再讲在线卖药的故事。
现金流捉襟见肘
再不上市就要断炊
方舟云康目前现金流是比较紧张的。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2022年方舟云康的经营获得所得现金净额分别是-2.04亿元和-0.5亿元,而2023年经过调整之后,现金净额由负转正,约为2228.2万元。
在营收放缓的压力下,方舟云康还能保持现金流转正,分析人士指出,这或许是公司延期向合作伙伴付款所导致。
从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到,方舟云康2023年的预付款同比减少0.46亿元、合约负债减少约0.69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同比增加0.84亿元。同期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41.2天延长到了48.1天,截至2024年1月,公司已结算2023年的贸易应付款项达1.67亿元。
这种占用渠道资金获得短期收益的做法,显然是在为IPO做准备,但对公司经营实质是没有太大帮助的。方舟云康预计2024年将持续亏损。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公司高管谢方敏和周峰的薪酬却逐年提高。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谢方敏的薪酬是分别是258.3万元、456.8万元、669.5万元,而周峰的薪酬则分别为177.3万元、262.6万元、415.3万元。
过去几年里,方舟云康是是靠着股权融资活过来的。2015-2022年,方舟云康共进行了六轮股权融资,累计派发约5.718亿份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募资约1.83亿美元,引入不乏高特佳、火山石投资、HBM等知名投资机构。2022年底,公司完成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4亿美元。
方舟云康“烧钱”的确有一套。2023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行政开支和研发成本分别是3.44亿元、1.3亿元和0.42亿元。
在招股说明书中方舟云康明确表示:此前投资收取的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95.9%。
如果不上市,很可能就要断炊。但如今的港股募资能力已经大不如前,方舟云康六轮融资之后估值为14亿美元,如果新发股份数不足20%,融来的钱也只够烧个一两年。
增长点缺乏
与同行竞争优势不足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线上医疗保险零售及服务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6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752亿元,保守估计,至2030年将以25.7%的复合年增长率市场规模达到1.71万亿元。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同样越发激烈。目前登陆港股的既有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平台型公司,还有叮当快药、药师帮、圆心科技等垂直医药领域的互联网公司,这是一场恶战。
特别是,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的销售额相继创下历史新高,业内众多公司的业务已扩展向智慧医疗服务。
近几年, 方舟云康同样在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医疗辅助、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手段,降低内部运营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其综合医疗服务、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业务的竞争优势。
从公司收入来看,2023年方舟云康综合医疗服务贡献的收益占总的40.4%,毛利率仅为15.2%,方舟云康表示,主要因内容制作成本增加、增聘业务开发人手导致的员工成本增加所致。但在业界看来,方舟云康的运营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事实上,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只有形成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同时与核心业务密切相关,互相促进,才能构筑更健康且具有持续性的营收构成。
在“卖药”之外找到其他业绩增长点,是方舟云康顺利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
撰稿 | 小米
编辑 | 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内容如有问题,请邮件联系:
jianshiju@boyamedia.com
商务咨询:1328868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