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影像中心,还是翻不过公立医院这座大山

文摘   健康   2023-05-22 19:12   北京  


继“民营脑科第一股”三博脑科成功上市后,又一家专科医疗集团准备冲刺资本市场。


5月11日,江西一脉阳光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和陆道培、三博脑科等医生办医的民营专科医院不同,一脉阳光从事的是第三方医学影像外包工作。


2013年,国家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限制逐步放开,政策鼓励“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一众资本竞相涌入第三方医学影像领域。


十年前,政策红利的释放,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减轻医疗财政投入、减少医院放射科负担、提升公立医疗市场社会投入等等。但在实际开展中,第三方影像中心没能实现这沉甸甸的期待,一路步履维艰,最终坚持下来的没有几家。


想要越过公立医院的影像科,谈何容易?


翻不过去的公立医院大山


一脉阳光成立那年,正是2013年,国务院文件发布,提到“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


公司创始人王世和原是江西省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的一名医生。2002年,30岁的王世和离开了工作6年的医生岗位,做起了医疗设备销售的工作,成为GE医学影像设备在中国区的代理商之一。看到国家层面的政策,王世和觉得机会到了。


影像检查和医学检验,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拍片”和“化验”,是现代医疗中不可缺少的两大诊断辅助手段。这两项服务一般在院内开展,是医院重要的收入来源。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全国公立医院的检验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11.6%,影像检查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业内估计占医院收入的10%-20%左右。


这样一大笔收入,公立医院怎么会轻易放手?就算不讲收入,光是第三方影像中心检查结果的认可,都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因此,在中国开展第三方影像检查,一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国务院文件虽然鼓励第三方影像机构,但明确要“以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像诊断,发展远程医疗”。这就决定了一脉阳光的业务主要方向:更多与基层医院、民营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开展合作。


一脉阳光的业务主要分为依托型和非依托型。真正的独立“非依托型”第三方影像中心,其实至今只有7家;其他82家影像中心都依托于医院设立,通常是将医院原来的影像科升级改造,按照统一标准配置影像检测设备、人员,相当于出资帮助这些医院搭建影像中心,通过检查收费分成。


这些在院内开设的影像中心,还被分为区域共享型、专科医联体型以及运营管理型三种模式。其中的运营管理型实际相当于一般公立医院的设备维护供应商


在赴港上市之前,一脉阳光已经完成多轮融资,吸引了高盛、百度、北京人保、京东健康等一众明星机构。但因为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先天不足,一脉阳光的收入增长缓慢,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5亿元,2022年增长到7.8亿元。2022年勉强扭亏,盈利36.4万元。




更多收入来自设备销售和配套服务


想要从公立医院手中获取患者并非易事。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公立医院的流量优势明显。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7亿,其中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2.7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5亿人次。


全国民营医院超过40万家,诊疗人次加在一起也才6.1亿,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来源:卫健委网站


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承担了我国老百姓看病的主要工作,但大部分基层机构所用的影像设备都比较简单,医院自行配备起来难度不大。所以,第三方影像中心在民营医疗、基层医疗中的生存空间其实不大。


最初,一脉阳光不仅是想为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提供影像诊断服务,还想通过区域共享型等方式缓解大三甲医院排队压力。在最早的如意算盘里,一脉阳光还设想利用自身打造的专家会诊平台将专家资源灵活运用起来。


最终,一脉阳光仍旧没能越过公立医院影像科,一条条新路都不好走。做GE供应商出身的王世和终究捡起了老本行。


2019年,一脉阳光开始拓展新业务“影像赋能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客户选择及采购合适的设备,帮这些医疗机构完成基础设备改造、培训服务、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服务。这其实就是医疗设备维护供应商的工作。


仅一年时间,这一业务就帮助一脉阳光创收1.5亿元,到2022年已经翻番至2.69亿元。如今公司三成的收入都来自影像赋能解决方案,服务超过80家医疗机构。


除了冰冷的现实,近几年政策的导向,也离一脉阳光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


各类政策正在不断推动医疗设备的下沉。2023年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 年),意味着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限制逐渐放开。尤其是3000万以下的CT、MR均不再需要配置证,医院只要有需求就可以采购。


如果说一二线大医院的设备相对饱和,如今正在全面展开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千县工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次中心等指向整个医疗体系的“新基建”,少不了CT、XR等影像设备的采买。


基层医院配备普遍提升,意味着一脉阳光的市场空间减少。目前,一脉阳光的影像中心服务中,占比收入超过50%的主要是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主要面向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医疗市场中,公立医院的竞争力始终是强悍的。第三方影像中心、跨区域跨级别医院转诊、医疗机构间诊断结果互认等政策一直很难大规模普及。


这就决定了,在公立医疗体系的光芒之下,一脉阳光很难闪耀。



撰稿 | 李谨行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曦辰


健识IPO
在这里,读懂医药市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