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重压之下,微创系冲击第七个IPO,这次可能不太顺

文摘   健康   2023-05-31 18:54   北京  


被寄予“万亿市值基因”厚望的微创系,将迎来第七个IPO。


5月18日,微创心率向港交所提交申请上市,这是微创医疗分拆的第6家子公司。微创心率主要从事心脏起搏器和自动除颤器的生产,这一赛道的主导权长期牢牢掌握在海外巨头手中,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百多力占据了全球心脏节律96%的市场,微创心率是少见的国内企业。


在此之前,微创医疗已经分拆了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以及微创电生理5家子公司上市,是国内医药类公司中最擅长IPO的企业,没有之一。


微创心率虽然提交了上市申请,但市场考验还是很严峻的。2021年中国市场起搏器植入手术量仅有11万台,ICD(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植入手术量仅有8200台,要在美敦力、雅培这些巨头嘴里抢食,微创心率并不容易。


仅有6%收入来自中国


微创心率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起搏器,而且超九成收入来自海外。


整体上看,2022年微创心率从欧洲、中东及非洲获得的收入合计1.65亿美元,占整体营收的比例超8成。相比之下,2022年微创心律中国市场销售额仅为1272万美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6.2%。


微创心率的起搏器、除颤器产品其实来自于收购。2010年,微创医疗与意大利医械公司LivaNova开展心脏节律方面产品的业务合作。LivaNova拥有治疗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高端医疗器械品牌“索林”,产品包括除颤器、心脏再同步装置和起搏器。


2014年开始,微创和意大利方面成立合资公司,2018年,微创联手马云的云锋基金,完成对“索林”品牌的全面收购,随后便改组成为如今微创心率的核心业务。


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属于高值医疗耗材,全球范围内一直由美敦力等外资企业控制市场。中国企业要想自己研发难度较大,多数采用和欧美公司合作来进行研发生产。此前,先健科技是通过和全球起搏器领头企业美敦力合作,引入其多款起搏器产品。


微创医疗在索林的基础上开始了自研之路。当前,微创心率共有36个商业化产品,其中Rega系列是其自主研发的的国产心脏起搏器,包括心兰、心韵、心悦3个系列,体积最小8立方厘米,使用寿命可达到10-12年。


图源:公司官网,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尽管通过收购实现“弯道超车”,但微创心率至今没法解决一个问题:国内市场的开拓。


国内本身心率管理产品的渗透率就不高,远不如冠心病相关的支架、球囊等普及。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有约100万心动过缓患者,年新增病例约30-40万人。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其原理主要就是通过低电压电流刺激心率,过缓就用起搏器,过快则用除颤器。


根据公开数据,低端的单腔起搏器国内售价大概在2~3万元,主流的双腔起搏器则要6万元左右,而高端的三腔起搏器售价就高达10万元左右。除颤器平均价格则在14万元左右。一个起搏器的寿命在8年左右,期间要更换电极导线、管理、维修,产品寿命到期要更换,是一大笔支出。


好消息是,起搏器已经开始集采了;坏消息是,微创心率还没抢下国内起搏器市场。


集采后竞争加剧


今年2月广东4省联盟开展心脏起搏器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其中心脏起搏器类高值耗材平均降价逾四成,最便宜的单腔起搏器每台只需7125元。


中选的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包括百多力、波科、美敦力、雅培,而国产则有先健科技、创领心律(微创心率国内业务全资子公司)以及乐普医疗。美敦力首年意向采购量最多,达13418个;国产货中,创领心律需求最多,但首年采购量只有2771个。


可以看出,国产起搏器要想挑战进口产品,光靠价格低还远远不够,因为进口产品价格也不高。


起搏器集采曾在国内多个省份开展过,最早是2019年8月,江苏开展国内首次心脏起搏器集采,最终价格平均降幅为15.86%。2021年5月江苏又开展第二次双腔起搏器集采,平均降幅高达60%。



能够留在这个市场上到现在还不走的,都是狠角色。


财务状况也能说明微创心率的尴尬。微创心率自2020年就参与了一系列心脏起搏器的集采,产品销量从2020年的5200件增长至2022年的9160件,但相应的收入并未等比例增长,来自中国地区的收入从2020年的795万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272万美元。很明显能看出集采降价的痕迹。


至今,海外依然是微创心率营收的主要市场,但因为延续了索林的业务,这几年并没有太多增长。来自欧洲、中东及非洲的收入仅从2020年的1.49亿美元微增至2022年的1.65亿美元。


海外市场为主的格局,导致微创心率的销售费用率非常高。2022年,微创心率的销售费用率为42%,远高于迈瑞医疗的15%。


微创心率还没上市,就面临着来自海外销售和国内推广的双重压力:海外市场需要维持高额投入才能获得收益;国内面临集采的洗礼,以价换量的空间不是很大。


如果微创心率能够熬过国内集采这几年,把外资巨头都耗死,就可以在国产化替代的大潮中完成对国内起搏器市场的控制。不过,微创心率马上IPO了,这期间的拼杀成本可能要转嫁到投资者头上。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海外企业已经有四五十年的经验积累,起搏器、除颤器不仅技术含量高,从研发到临床测试到上市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而建立较为完成的产业链和资产组合结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海外医疗器械产业已经构建出了一套十分全面的评价、跟踪、验证体系,这是国际大厂的“底蕴”。


微创心率虽然全面继承了外资品牌,但要像一个old money一样从容淡定还需要积累很多年。就看投资者们愿不愿意陪伴微创心率一道成长了。


撰稿 | 李谨行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曦辰

图源 | 视觉中国



健识IPO
在这里,读懂医药市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