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是这5个关键!(老师转给家长)

教育   教育   2024-10-03 06:21   广东  

朋友你好,我是知心教师。

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教,为什么孩子间的差异那么大?

著名特级校长李镇西说过:“学校教育很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庭是最好的课堂,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间的差距,归根结底在于父母。

人民日报》就曾提醒各位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那如何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呢?

培养优秀的孩子,离不开《人民日报》推荐的这5大关键词。

明确目标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一群7到10岁的孩子参加了一个课程。

这个课程为期七节课,要求孩子们完成总计42页的练习题。这群孩子被随机分为三组:

近期目标组:每日设定小目标,即每课后至少完成6页练习题。

远期目标组:仅在课程结束时需完成全部42页练习。

无目标组:只上课,不设定任何具体的学习目标或任务。

课程结束后评估发现:近期目标组的孩子表现最优,学习进度快且面对挑战时更为坚韧,而远期目标组与无目标组在成绩上则无显著差异。

班杜拉分析其中的原因认为,近期目标组的孩子之所以表现最优,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实验很明显地说明了一个道理:目标对孩子非常重要。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就曾说过:“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所以家长有必要帮助并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目标清晰的人,帮助孩子养成目标管理的习惯。

1、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制定目标,激发内在动力。

2、设定阶段小目标,把一些大的目标拆成小目标去完成。

3、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可以适当嘉奖孩子的行为。

停止拖延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语叫“拖延”。

生活中,孩子经常有一种主观拖延现象:

“爸妈还没有催,我再多玩一会儿手机。”

“作业是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再睡会,上学应该不会迟到,不急……”

孩子会找各种理由来拖延时间,这样一来,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效率自然低下。

不自律,有拖延症的孩子,成绩相距优秀者总会有一段距离。

比如同事A的孩子,虽天资聪颖,三年级时成绩优异位列前五,却因拖延与自律不足,四年级时成绩下滑至前二十。

反观同事B的孩子,每天都最早到学校,展现了高度的自律能力,这一品质直接助力其学业持续领先,稳居班级前列。

哈佛大学人才学家哈力克曾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高达93%的个体因长期拖延的习惯而未能实现其目标,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拖延行为本身对个体积极性的严重侵蚀。

所以,想要孩子优秀,记住:严格自律,停止拖延。

1、给孩子制定时间表,增加孩子对时间的敏感性。

2、让孩子为自己的拖延付出代价,去品尝拖延带来的后果。

3、家长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重视细节

有句话叫: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决定一个人发展上限的不是天赋和努力,而是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细节。

生活中往往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就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做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北大学生分享过他的故事。

他说高中那会儿,和另一个同学一块儿吃饭,俩人跟赛跑似的,吃完饭就飞奔回教室,就为了多挤点时间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同学吃饭比他快,就留心观察了一番。

他发现同学吃饭快,是因为他先吃馒头和菜,利用咀嚼时间剥鸡蛋。

而他却是先忙着剥鸡蛋,再开始吃主食。

就这么个小细节,让同学每次都能快他一步。

从此,他便照着同学的方法吃,结果吃饭时间从15分钟减到了10分钟。

别小看这5分钟,对于分秒必争的他们来说,那就是多出来的宝贵学习时间。

你说这学霸,本来就聪明又努力,成绩顶尖,但他还特别在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

这种超强的执行力和对细节的把控,简直就是成功路上的加速器。

重视细节,让孩子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家长可以这样做:

1、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细致的习惯。

2、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引导孩子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位,不能敷衍了事。

排除干扰

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睁大了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一个人有多专注,做事就有多成功。

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四个字:排除干扰。

具体来说,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警惕电子产品的干扰

首先,要意识到电子产品对孩子专注力的潜在威胁。

研究表明,过度依赖电子屏幕不仅影响儿童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发展,还可能导致大脑结构变化,削弱长期注意力。

因此,家长需采取以下措施:

1.设定时间限制:为孩子的每日电子屏幕时间设定合理上限,如不超过1—2小时,并鼓励其参与更多户外活动。

2.筛选内容质量:确保孩子接触的是教育性强、互动性好的内容,避免过多暴露于快餐式娱乐视频。

3.共同参与:与孩子一起观看或游戏,引导其讨论所学,将娱乐转化为学习机会,同时监督内容适宜性。

二、保护孩子的专注时段

其次,在孩子专注于自己的各种行为时,最怕的就是家长的干扰。

家长应成为孩子专注力发展的守护者,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1.建立“专注时段”:设定特定时间段,如学习或阅读时间,期间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包括关闭不必要的电视背景音等。

2.观察而非干预:在孩子自主进行任务时,如写作业,家长应扮演观察者的角色,而非监工。若非必要,不轻易打断,让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3.正面鼓励与反馈:当孩子成功完成一项任务并展现出良好专注力时,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奖励,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定期复盘

曾有一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项研究指出,不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一个关键步骤——复盘。

心理学家指出,复盘本质上是一个反思和整理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材料。

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我们不是从经验中学习,我们是从反思经验中学习。”

对于孩子来说,复盘就是学习的好工具。

那么,如何让孩子养成定期复盘的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定明确目标

与孩子一起设定学习或活动的具体目标,确保目标可衡量、可实现,这样复盘时就有清晰的参照点。

2、制定复盘计划

每周或每月固定时间进行复盘,如周末晚餐后或月末家庭会议,使之成为家庭惯例。

3、鼓励自我反思

引导孩子回顾目标达成情况,思考成功的原因和遇到的挑战,鼓励他们诚实地评价自己。

4、正向激励孩子

对于复盘中的进步给予正面反馈,设立小奖励机制,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动力。

5、制定改进计划

基于复盘结果,共同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明确改进方向和具体步骤。

6、家长亲身示范

家长自身也要定期复盘,展示这一过程的价值,让孩子看到复盘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写在最后

教育中最核心的第一个支柱永远是父母。

但现如今有很多家长因工作忙等各种原因,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和老师。

“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才是真的耽误孩子。

老师不是万能的,不能保证孩子良好的品行,给不了孩子良好的习惯……

教好一个孩子,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

家长请记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你睿智地参与。

— END —

版权说明:本文首发知心教师,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ht80299。

关注「知心教师」,读更多教育好文。

家校合一,成就孩子!

记得分享文章,点亮在看

知心教师
130万+老师与家长汇聚于此,每日分享知心教育理念,我们共同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