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干部、金寨县全军乡熊家河村第一书记 刘双燕
我是一名驻守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税务干部,今年是我驻村的第12个年头。虽然这些年我长期驻村,但我和《中国税务报》的情缘却只增不减。初识《中国税务报》还是30年前,当时我刚参加税务工作,生活中还没有互联网,可供学习税务知识的渠道少之又少,《中国税务报》因为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成为大家争相传阅的宝藏报纸。而能在上面发表文章,更是极为荣光的一件事。我期待着有朝一日自己的文章也能出现在税务报上。后来,我鼓足勇气写了一篇稿件寄给报社,没想到不久之后,我居然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也因此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如今30年过去,当时的那份喜悦与骄傲仍萦绕心头。2012年,我被选为安徽省第五批选派扶贫干部,担任亳州市利辛县陆小营村驻村第一书记,2014年又到朱集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直到2021年7月重新回到税务部门。在驻村期间,我与《中国税务报》产生了更多的交集。驻村那些年,我有过很多欣喜和激动,也有过艰难和遗憾。记得刚驻村不久,母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我却未能时常在她身边尽孝;因为驻村,我也缺席了孩子的整个中学时期……种种遗憾让我时常感到内疚,但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好,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使命。带着一份坚定和执着,我和村民们把汗水挥洒在乡村这片希望的土壤上。2020年底,朱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8万元,341户739人实现脱贫,村民人均收入比我们驻村前增长了30%以上。看到曾经的乡村焕发新貌,我的内心感到无比踏实。2020年,我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走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接受表彰。税务报进一步挖掘我的事迹,刊登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跟你有多亲”》这篇报道,让我从一名读报人变为“报中人”。我感到自己被关注、关心、关爱着,也很欣慰自己没有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待。感慨之余,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希望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贡献更多的力量。驻村期间,刘双燕(右二)走访熊家河村残疾人家庭,宣传惠民政策。
经过认真考虑,2022年6月我再次向组织提出驻村请求,得到批准后,又一次背上行囊,来到金寨县熊家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税务报记者得知情况后,赶到村里,采访完成报道《为了困难群众 她选择再次留任》。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内心百感交集,文中的字句温暖着我,也给了我不断努力前进的动力。来到熊家河村后,我和村民们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在税惠红利支持下,全村人齐心协力依托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了集红色文旅、休闲养生、生态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吸引周边20多户110多名劳动力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以上。
今年春天,税务报记者再次来到村里开展调研,实地感受税收优惠政策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并在报纸上发表了《红色土地,绿色“蝶变”》这篇报道。文章全面展现了熊家河村清新、宜居、和睦的乡村图景,让我切实体会到大家的努力成功转化为熊家河村的华丽蜕变,同时也展现了税务部门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作出的优异成绩。刘双燕(右)在熊家河村小麦种植基地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这些年来,我的努力不仅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还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公开报道。那些印在报纸上的文字深深触动了我,激励着我尽更大努力做更多实事、好事。我和《中国税务报》的故事还不止于此。2023年是我驻村的第11个年头。当年8月,税务报社与熊家河村签署协议,启动“爱在熊家河——税务助学筑梦前行”公益基金项目,在熊家河村设立专项助学基金,每年捐赠5万元,开展精准助学,激励孩子们刻苦学习、争先创优,那一刻我既激动又感动。我觉得,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振兴,教育振兴反哺乡村振兴,税务报社捐资助学,给当地更多孩子送去了成长圆梦的机会。我还清晰地记得,村里获得助学金帮助的学生给税务报社写去感谢信:“是你们的热心帮助使我圆了大学梦。”“我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的厚爱……”从陆小营村到朱集村,再到熊家河村,脱贫摘帽、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对我而言,一项接一项“大考”接踵而至,手边的《中国税务报》为我开展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通过阅读报纸,我看到全国各地优秀驻村干部的工作事迹和经验分享,这些好的事例对我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很有帮助,也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地做好手头工作。如今,网络迅速发展,各类手机App推送的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但我仍保留着读报的习惯。我喜欢拿起税务报闻到的那种油墨味道,看到好文章好案例可以及时标记或记录。《中国税务报》不只是一份报纸,还是我的益友、我的良师,她陪伴着我成长,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我的思想,开阔着我的视野。愿未来的岁月,继续同行。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4年11月25日B3版。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