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戒尺”放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只有每一位党员干部时刻把纪律“戒尺”放在心上,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方能让政治生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明是非、守底线,以“戒尺”强党性。“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长征途中,战士们即便饥寒交迫,依然严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赢得了民心,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如今,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应传承这份纪律基因,让严明纪律贯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要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纪律,在深化理论武装中提纯党性,在深刻剖析问题中检视党性,在担当使命任务中锤炼党性,把党纪作为“紧箍咒”来常念、作为“高压线”来敬畏、作为道德操守来坚持,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存敬畏、常自省,以“戒尺”正己身。“戒尺”在心,既是对外在监督的敬畏,也是对自身行为的“校准”。面对利益诱惑,量一量便知进退;遭遇纷繁世事,比一比就能守正。但真正用好这把“戒尺”并非易事,需要党员干部以持之以恒的定力,常常自警、时时自省,才能让心中的“戒尺”永不蒙尘,持续发挥效用。要始终对党章党规党纪心存敬畏,经常、主动、持续地对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每日审视自身言行是否逾矩,有无违背初心。工作上,不因一时成绩而骄傲自满,恪守职责本分,用“戒尺”丈量任务完成的质与量,确保每一步都扎实有力。生活中,不被世俗欲望裹挟,涵养良好品德,以“戒尺”校准人际交往的尺度,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长此以往,个人修养方能得以提升,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开阔。
强担当、重实干,以“戒尺”促有为。有为须有畏,有畏促有为。纪律“戒尺”虽然标明了红线,但不是干事创业的束缚和桎梏,而是为放手干事划定了清晰边界,为担当作为提供了坚强后盾。党员干部当进一步树立不干事就是不作为、慢作为也是不作为的意识,把纪律“时时放在心上”,把工作“事事抓在手上”,把要求“件件落到实处”,不推不躲、主动担当。把党纪“戒尺”当成干事创业的“护身符”,结合工作实际,坦坦荡荡干事,在制定政策、执行决策时,严格依循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合法合规,在立项攻关、创新发展等方面狠下功夫紧盯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扭住不放、久久为功、务求实效,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忠诚之心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期盼。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姚婷、前洲街道周璐洁
首发于人民论坛网)
编辑:徐荣娣
审核:匡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