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科普篇】服药用水大有讲究,您真的喝对了吗?

健康   2024-11-18 19:31   陕西  


     每当需要服药时,尤其是那些味道苦涩的药物,很多人习惯用牛奶、果汁、茶水等带有味道的液体来缓解药物的苦味。然而,您知道吗?这样做其实并不科学。药剂师提醒大家:服药时,最佳的选择是使用白开水,即凉白开或纯净水,而不推荐使用牛奶、果汁、茶水或酒等其他液体。因为除了白开水,其他液体可能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那么,看似简单的白开水,您真的喝对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不宜饮水的药物

01

镇咳类药物:

如川贝枇杷膏、润肺膏等。这些药物较黏稠,服用后可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如果喝完药立刻饮水,会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通常建议服完镇咳类糖浆后10分钟不要喝水。

02

抗酸、胃黏膜保护剂:
如铝碳酸镁片。咀嚼后咽下,且服药后半小时不宜喝水。这类药物若饮水,会使覆盖在受损胃黏膜上的药物减少,降低疗效。

03

腹泻用药蒙脱石散
它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药物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吸附致病微生物,所以蒙脱石散仅需少量水冲服,服药前后都不可进食和饮水。

二、不宜饮用热水的药物

     尽量使用40℃左右的温水来服用以下几类药物:

01

含活性益生菌的药物:
如含有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药物等。热水会杀灭这类益生菌,无法发挥药物的作用

02

维生素类:

如维生素C片。维生素C不稳定,遇热会加速氧化。

03

蛋白质类:
如米曲菌胰酶片、复方胃蛋白酶散等。热水会导致酶(蛋白质)的变性,失去药效。

三、需大量饮水的药物

01

服药后引起水分流失的药物,多喝水可补充人体对水的需求,防止体内水、盐代谢紊乱:

①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服后会使人大量出汗。

②盐类泻下药:如硫酸镁,会造成电解质的丢失。

02

对食管黏膜损伤比较大的药物,如氨茶碱、强的松等。服这些药应喝200ml以上的水。

03

部分抗微生物药、抗病毒药,它们的代谢产物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可引起结晶尿、尿痛等。所以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以防止尿液中药物的浓度过高而结晶,如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磺胺类、抗病毒药(阿昔洛韦)。

04

服用后可能出现口干的药品,如阿托品片、山茛菪碱片等。

四、对于冲服液体有要求的特殊药品

     一般情况下,药品不可用茶水、果汁、咖啡等代替饮用水服用,但有些药品较特殊:

01

益生菌类,可溶于低于40℃的温水或与牛奶、母乳混合后服用。

02

孟鲁司特钠颗粒,哮喘患者对此一定十分熟悉,该药如果溶解于无色透明的水中,遇光不稳定,可能使药效发生改变。所以可以与果泥、牛奶、母乳混合后服用,服药后可以饮水。

03

部分中药,比如胶类药物(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宜使用水、黄酒将其加热熔化,再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同服。

五、服药期间不可食用的水果

01

葡萄柚(西柚)

葡萄柚中含有的一类化合物,可阻断一种帮助我们代谢药物的酶的工作进程,这就意味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严重的可发生猝死、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肠胃出血等。

02

香蕉

香蕉含有较多矿物质,如钾、镁、铁等,与保钾利尿药及补钾的药物同食,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03

柿子

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能与铁剂生成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柿子食用过量也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绞痛。

04

酸性水果

一些酸性水果,例如苹果、橘子、柠檬、乌梅、猕猴桃、山楂、葡萄等,均含有大量有机酸。与碱性药物同服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降低疗效;与磺胺类药物同服,容易结晶形成结石。

     俗话说得好:“饭不能乱吃,药不能乱用。”饭吃多了容易长胖,药用错了则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药学小科普,大家能够更加科学地用水服药,保障自己的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 | 药剂科
责编 | 党办  雍凯龙
审核 | 孙焕坪



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
医院对外发布信息平台 ,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快捷、方便服务的接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