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成都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出台了《成都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大中小学纵向贯通,家校社横向联动,线上线下混合式协同的思政育人格局。
一体化队伍
根据《方案》,成都将健全大中小学教师一体化培训体系。设置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推进的专门内容,强化教师在思政课程、网络育人、社会实践等方面一体化推进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大中小学教师“专题一起学,项目一起建,实践一起做,课题一起研”的培养模式。在各级教育规划课题中设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专项课题,建设10个市级思政教育一体化名师工作室。3年内选聘1000名优秀教师、党政领导、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优秀人才担任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共享教师。
一体化资源
同时将建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共享资源库,在“蓉易学”平台推广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典型人物事迹和典型实践案例。3年内,资源库资源不少于1000项。并建设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实践教育基地,构建“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教育链条,推进思政教育的家校社横向联动,同时打造大中小“线上+线下”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蓉城特色的数字化、网络化专用思政教育教室和平台,打造体验式、沉浸式、延展式的“线上与线下”思政混合交互式课堂。
一体化项目
成都还将建设示范区。3年内,打造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示范区3-5个。并组建由思政课教研员、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学科教师、班主任等共同组成的跨学段、跨学科、跨地域的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共同体。3年内建成15个共同体。在市属高职学院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研究中心。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建立若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教学研究中心。
一体化课程
此外,成都将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研制集体备课办法,制定出不同学段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教学计划与大纲,开展教师“同上一堂课”“同课异构”“同题异构”等。建设大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思政共同体。挖掘和融合各学段的学科课程、德育课程(活动)中的思政元素,探索具有区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
记得把公号加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