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经济丨我家的“存款”在山上

民生   2024-11-07 09:01   云南  


金秋时节,镇雄县杉树乡细沙河村万亩连片方竹林中,密密匝匝的竹笋正拔节生长。天刚蒙蒙亮,笋农们就已经在竹林里穿梭忙碌起来了,采笋、剥笋、运到工厂售卖……一筐筐鲜笋从大山中运出,笋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镇雄县地处乌蒙山腹地,是赤水河源头,属温带季风气候,方竹种植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以竹为食、以竹谋生的传统。

一根翠竹,护一地生态、美一片风景;一棵竹笋,成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镇雄县立足全局、放眼未来,制定出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思路,坚定不移将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初步形成了集种苗培育、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竹产业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布局 梯次发展

镇雄县2009年下发的《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次发展,能人带头、示范引领,企业带动、利益联动,借力造势、唱响品牌的发展理念,不断改造低效竹林、强化现代竹产业示范引领、推进竹产业规范化发展,并着力打造以花山乡、赤水源镇、场坝镇、以古镇、杉树乡、碗厂镇为主要区域的竹产业带。

为切实加快竹产业发展,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雄县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草局。县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坚持把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工作重要位置,积极主动作为,强化竹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加大日常督促指导力度,扎实推进全县竹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各乡镇(街道)是竹产业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各乡镇(街道)划定管护班,实行“挂图施工,挂图管护”,明确造林人、监管人、技术指导人、管护责任人职责。

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镇雄提出了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知名品牌+产地独有品牌”品牌体系,积极申报“一县一业”示范县,力争建成1个集竹笋、竹材深加工、产品研发推广、贸易交流合作于一体且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滇东北区域竹产业示范园区,最终实现“百万亩竹子、百亿元产值”的竹产业总体发展目标。

目前,镇雄县竹产业基地达104.5万亩,已投产45万亩,2023年年产鲜笋7万吨、竹材1万吨,覆盖全县29个乡镇(街道)220个村(社区)16万余户62万余人。

能人带头 示范引领

竹产业要想实现规模化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因此,镇雄县全面摸排,成功发掘了一批种竹能人,并充分发挥了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党员董正强,是杉树乡野古寨村民小组组长,早在1984年就在瓦桥村承包了1.6万亩荒山准备种植方竹,结果因诸多因素未获成功。2002年,省林业厅到杉树乡开展结对帮扶,在深入调研后,认为杉树乡的气候、湿度、温度、海拔等基本条件非常适合筇竹和方竹生长,发展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6年,野古寨分到了1.28万株竹苗,在杉树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董正强带领村民对全寨荒山进行规划,将种植竹苗的任务分配到户到人。为解决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的问题,他组织召开了多次院坝会、板凳会,一户一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一个一个讲明利弊。最后,大家转变了观念,及时按规划完成了所有竹苗的栽种。发展至今,野古寨共有竹林4800亩,其中筇竹2600亩、方竹1600亩、茨竹600亩。2023年,野古寨村民小组的春笋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按照“强化基地打造,推动规模发展”的发展思路,杉树乡竹产业基地已达13.5万亩,投产面积9万亩,年产鲜笋1.2万吨。

碗厂镇庆坝村冷庆村民小组张长飞户种植筇竹110亩,2023年产笋12.5吨,收入15万元;宦正毅户种植筇竹120亩,2023年产笋13吨,收入14.4万元;岳世春户种植方竹150亩,2023年产笋22吨,收入22万元。在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镇上下一起铆足干劲,全力发展竹产业。

镇雄县每年组织开展“采笋节”等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笋王评比等方式激励竹农参与到一年一度的采笋盛宴中来,将“我家的‘存款’种在山上”发展理念向全县推广。同时竹农不仅能在采笋时节通过采笋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还能在空闲时间外出务工,真正实现群众增收“两条腿走路”。

企业带动 利益联动

“森林众兴”“雨生王冠”……这是记者在镇雄县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看到的竹笋品牌,其泡椒笋、红油笋、油焖笋、柠檬笋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20年,杉树乡党委、政府引进该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细沙河村建成占地20余亩的竹笋加工厂房1个、竹笋深加工生产线1条,目前产值达7000万元。

为推进竹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镇雄县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全面实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力量扩大竹产业种植面积,创建加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全县共有涉竹市场主体409户(公司203户、合作社151户、个体工商户55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户。年加工销售竹笋2.5万吨,以“云笋”品牌清水笋(即食笋)为代表的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海内外13个国家和地区。

两家龙头企业分别与杉树乡的6家村集体经济公司按照“土地入股”“资产租赁”“资金入股”“购买服务”等模式进行绑定,全乡一般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844户7922人按照“土地流转、逐年补偿,随行就市、保底收购,统采统收、定向分红”模式与集体经济公司绑定,形成了“党支部+村集体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让村民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

杉树乡细沙河村40岁的陶世飞在镇雄县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品分装车间里做质量管理员,每月工资5100元。陶世飞说:“我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家里还有一个老人,开支大。公司离家近,10分钟就能到,非常方便。”据陶世飞讲,她家种植有方竹22亩,在外打工的老公黄付金最近也回来帮忙打笋了,2023年卖笋收入4万元,今年已经卖了1万多元。

竹根粗、竹笋冒、竹竿俏、竹叶飘,竹子全身都是宝。碗厂镇茂竹社区坪子村民小组的王朝卫紧紧抓住了全县大力发展竹产业的时机,于2015年成立以生产经营林木种苗为主的公司,8年来,累计育苗3000余亩,为镇雄县及周边县区工程造林提供优质苗木5000余万株,实现苗木产值近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万个,带动群众增收5000余万元,在推动全县竹产业发展上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小竹笋”成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2021年11月,碗厂镇被评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3月,镇雄县荣获“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称号;2022年11月,细沙河村被评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竹产业正在让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产值”,让“绿水青山”成为助农增收的“金山银山”。今年,镇雄县竹林投产面积达45万亩,年产鲜笋达7.8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8.775亿元,实现户均增收2142元、人均增收553元。


来源|昭通日报
监制|赵燕军
  编审|小雨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推送镇雄融媒 ID:zxrm2019


镇雄融媒
镇雄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