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头版关注:镇雄县杉树乡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竹产业——乌蒙山乡采笋忙

民生   2024-11-26 09:02   云南  



  又到一年采笋季,位于乌蒙山北缘的镇雄县杉树乡万亩竹海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竹笋破土而出。

  瓦桥村的詹本龙、詹本祥兄弟早上6时就起床,顾不上吃早点就冒雨往自家林地赶。和当地村民一样,一辆摩托车、一双长筒雨靴、一副皮革手套、一件连体雨衣、一个竹编背篓,成为他们雨天采笋的标配。

竹笋装车 图源:云新闻客户端

  早上8时不到,詹家兄弟数十亩的林地已摘了一遍,运送几趟后,家门口堆起了小山。看着一堆堆湿漉漉、散发着清香的鲜嫩竹笋,詹本祥用手抹去脸上的水珠,一边估算着重量,一边期盼着卖个好价钱。“虽然我们一大家的竹子还没有完全成林,但一季采下来,也可卖三四万元。”詹本祥高兴地对记者说。

  “雨天笋子长得快,不及时采就长老了,一天都耽误不得。”村民陈余、常梅夫妇也十分忙碌,由于子女都在外就业、务工,全家人的农活都落到了两口子身上,20多亩林地的笋子一下子采摘不过来,两口子叫来姐妹支援。笋子采摘回来后,邻居们七手八脚帮忙把笋子剥了,卖前上秤一称有400多斤,按今年的收购价,应该有1800多元的收入。

瓦桥万亩连片竹产业基地 图源:云新闻客户端

  瓦桥村的万亩连片竹林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瓦桥村党支部书记林德祥介绍,全村22个村民小组1153户村民,共种植竹林3.5万亩,已经丰产2.2万亩。“山上的竹笋每年每季都有,就是村民们的绿色银行。”林德祥说,这几年随着竹产业的迅猛发展,村民们的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家家户户盖起了大房子,不少村民还买了名牌小轿车。“但是,近两年竹笋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去年收购价每斤7元,今年就降到了4.5元。只靠卖鲜竹笋的话,村民的利益很难保障。”林德祥说,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引进云南旭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竹笋加工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加工五六百吨鲜竹笋,不但可以吸纳部分村民就近务工,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把更多的利润留在当地。

  “我们这里盛产‘笋中之王’筇竹和‘笋中之冠’方竹,全乡6254户村民24519人,人均种竹面积达到5.7亩。”杉树乡党委书记聂贵勇介绍,近年来,全乡按照镇雄县“1+1+N”产业发展布局,规模化种植竹子13.99万余亩,丰产林8万余亩,竹笋产量在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超过1亿元。乡上还集中力量因地制宜打造了4个万亩连片竹产业基地和2个5000亩连片竹产业基地,先后引进2家龙头企业建成占地20余亩的厂房2个、竹产品深加工生产线2条,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解决劳动力就近就业200余人。

村民正在剥笋 图源:云新闻客户端

  与此同时,杉树乡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公司的纽带作用,全力协助2家龙头企业进行品牌打造,成功培育了“森林众兴”“雨生王冠”等知名商标,有力破解散户、小企业、合作社竹产品销售分散、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在利益联动方面,全面实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2家龙头企业分别与6个村集体经济公司,按照土地入股、资产租赁、资金入股、购买服务等模式绑定,全乡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844户7922人,按照土地流转、逐年补偿,随行就市、保底收购,统采统收、定向分红等模式与集体经济公司绑定,形成了“党支部+村集体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村民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宣传促销活动,致力于农文旅深度融合、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全力把竹产业打造成为全乡特色支柱产业。”聂贵勇期待更多有实力、有情怀的农业加工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完善冷链物流,建设竹笋加工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
  地处镇雄县最西端的杉树乡素有“生态之乡”的美称,森林覆盖率达78.3%。近年来,该乡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全县产业发展布局,紧盯“家家有产业,户户能致富”目标,充分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三动三化”(即组织发动,种植规模化;龙头带动,产业品牌化;利益联动,效益最大化),加快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着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竹产业名片,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竹产业,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杉树乡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云南日报、云南发布


监制|赵燕军
  编审|小雨

  投稿邮箱zxxwwtgyx@qq.com

  推送镇雄融媒 ID:zxrm2019




镇雄融媒
镇雄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