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宣布将开展地外生命探寻

政务   2024-10-15 21:54   江苏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5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规划编制,其中包括50多位院士。


这份规划都包括哪些内容?


——明确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目标



梯次布局和论证实施国家空间科学任务,统筹和强化任务驱动的基础研究,打造空间科学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原创成果,实现空间科学高质量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突破,促进空间应用升级换代,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空间科学强国。


——提出了我国拟突破的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极端宇宙”主题。


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揭示极端宇宙条件下的物理规律。


优先发展方向包括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宇宙起源与演化和宇宙重子物质探测。


“时空涟漪”主题。


探测中低频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与时空本质。


优先发展方向为空间引力波探测。


“日地全景”主题。


探索地球、太阳和日球层,揭示日地复杂系统、太阳—太阳系整体联系的物理过程与规律。


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地球循环系统、地月综合观测、空间天气探测、太阳立体探测和外日球层探测。


“宜居行星”主题。


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


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可持续发展、太阳系考古、行星圈层刻画、地外生命探寻和系外行星探测。


“太空格物”主题。


揭示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深化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的认知。


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微重力科学、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和空间生命科学。


——描绘了三个阶段实施的科学任务规划



至2027年


科学研究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高能时域天文、日地联系、月球与火星成因和演化、微重力物理和空间生命等有基础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持续取得国际一流成果。


论证实施一批空间科学任务,在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引力波、原恒星云、系外行星、太阳活动、太阳系和地球系统探测等科学前沿,论证立项5~8项空间科学任务,其中包括有望产出标志性重大成果的大型任务2~3项。


构建航天发展新格局取得重要进展,造就一批空间科学领域的“领跑者”和“开拓者”,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8—2035年


重点方向位居国际前列,在中低频引力波、宇宙黑暗时代、发现宜居类地行星、太阳活动、地球系统响应、月球原位资源利用、火星生命指征、黑洞和中子星、暗物质暗能量等方向,重大原创成果集群涌现,成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标志。


部署实施系列空间科学任务,在早期宇宙、极端天体新物理、近邻宜居系外行星、太阳系早期考古、地外生命探寻、太阳爆发和日冕加热机理、太阳系边际探测等科学前沿,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任务,其中含大型任务4~5项。


实现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形成空间科学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领军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2036—2050年


重要领域国际领先,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在宇宙起源演化、时空本质、太阳系和生命起源、载人深空探测等方向取得革命性基础研究突破,拓展人类知识边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引领世界空间科学发展方向,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强大领导力。


集聚国际顶尖科学人才团队,建成世界主要空间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形成了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



第一阶段,至2027年


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第二阶段,2028—2035年


通过第一阶段任务实施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


第三阶段,2036—2050年


我国空间科学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来源:中国科普网
总值班:王波 刘昆
编辑:何玢 校对:席毅行
更多详情可登录连云港发布微博、连云港发布APP客户端查看

连云港发布
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新媒体平台!真实好声音,客观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