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夜读新建》播出摘选自陶学湖主编《新建遗韵》一书中的《大塘东坡肉烹调技艺》。
大塘东坡肉是新建区大塘坪乡的一款民间菜肴。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在新建历史上,无论是民间的婚庆筵席还是生员赶考、中举进京,还有年节习俗中的流水席,大塘东坡肉都是必备的主菜食,几乎每筵必上,每席必有。乡有俚语歌谣传唱“酒桌不见东坡肉,吃上百日不得足。”
烹制大塘东坡肉的方法十分复杂,食材选料十分讲究。主料五花肉必须选取当地特产的土猪,因其肉质肥而不腻,精而不粗。烹制时,首先将前胛部分的大块五花肉放在大铁锅中用大火炖烧煮熟,之后切成一斤左右的方块;再在砂锅里放人葱、姜块垫底,五花肉皮朝下,紧密码放在砂锅里,加入酱油、冰糖、黄酒、葱结,加盖后先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焖;两小时后再将肉块装入陶罐中,加盖以桃花纸密封,上蒸笼蒸透。
大塘东坡肉具有肥而不腻、酥而不烂、鲜香味美、入口即化的特点,很得新建百姓的喜好,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其后代能常常烹煮东坡肉侍奉,老人们都会为子女的孝顺得意。
历史上,大塘东坡肉曾留下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某年夏天,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来到新建大塘坪乡的汪山,路上救治了一孩童,其父母拉着东坡的手连声感激,并将东坡请到自己家中盛情待款,以表感恩之心。
这天清晨,农夫从集上买来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回家,他一边走一边寻思,一连几天的荤菜都是一种烧法不知是否合先生的口味,回到家中便问:“先生,今天的肉怎么烧才合口味?”
苏东坡当时站在东窗之前,望着满天朝霞映在挂满露珠的稻叶上,粒粒如珍珠,不禁诗兴大发,信口吟道:“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听了一愣,是不是先生要我把猪肉和稻草整煮,并要透心香,便按苏东坡的意思,将整块猪肉和着稻草放在锅里闷煮,直到透熟。
吃饭时,苏东坡见一块整肉,还用稻草捆着,如何下箸,心里纳闷又不好意思开口。农夫见苏东坡迟疑的状态也挺奇怪就说:“先生,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你的意思弄的,先生怎么不吃了?”苏东坡听罢恍然大悟,知道农夫误解了他的诗句。既然如此,只好顺坡下驴,于是剪开草绳和农夫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起来。但没想到,猪肉和着稻草的清香,肥而不腻,鲜味盈口,是从未吃过的佳肴。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成为美谈。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乡亲们亲切地把它叫作“东坡肉”,一直流传至今。
来源:新建区融媒体中心 鄢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