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磨损与润滑】华北理工大学龙海洋等:Si含量对激光熔覆FeCrNiCSix涂层组织结构及高温摩擦性能的影响

科技   科学   2024-10-23 17:04   重庆  

背景与意义
设备对冶金产业至关重要,其工况条件复杂,常在高温(500 ℃)、重载等环境下服役,高温磨损、高温氧化容易导致设备表面损伤,进而影响其服役安全和使用寿命。表面涂层技术是保护冶金部件的重要手段,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涂层具有冶金结合、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小、组织致密等优点,所以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防护涂层成为冶金部件的有效防护手段。涂层材料是影响冶金部件表面激光熔覆涂层防护效果的关键。其中,Fe-Cr-Si系合金涂层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护基材不受高温气体、氧化物和腐蚀介质的侵蚀,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同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腐蚀、高磨损环境下服役部件的表面防护。
华北理工大学龙海洋团队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FeCrNiCSix涂层,研究高Si含量(质量分数为5%、10%、15%)下,Si含量的变化对FeCrNiCSix涂层显微组织硬度高温耐磨性的影响规律,为高Si含量合金涂层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冶金部件的表面防护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图文导读
5Si、10Si、15Si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元素分布如图4所示。5Si涂层的显微组织如图4a所示,可以看出,其显微组织主要由树枝晶和等轴晶组成。10Si、15Si涂层的显微组织分别如图4b~c所示,其显微组织主要由等轴晶组成。10Si、15Si涂层的晶粒无明显差别,但二者比5Si涂层的晶粒更加细小。Si元素促进了等轴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细化晶粒的作用。

5Si、10Si、15Si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分布如图5所示。其中,5Si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304.3HV0.5,10Si涂层为576.6HV0.5,15Si涂层为598.5HV0.5。随着Si元素含量的升高,涂层的显微硬度逐渐升高。结合XRD可知,涂层硬度的提高是因5Si涂层中Si元素的含量较低,涂层以硬度较低的γ-Fe相为主,随着Si元素含量的升高,10Si、15Si涂层中产生具有高硬度的金属硅化物Fe3Si相,使得其硬度明显高于5Si涂层。

如图8所示,5Si、10Si、15Si涂层试样的磨损率分别为3.10×105、5.90×105、7.39×105g/m。由此可以看出,5Si涂层的耐磨性最佳,随着Si元素含量的提高,涂层的磨损率随之提高。由图5可知,10Si、15Si涂层的硬度高于5Si涂层的硬度,但其磨损率大于5Si涂层的磨损率。主要原因:虽然Fe3Si的硬度较高,但是其脆性较大,导致涂层在磨损试验中大量剥落。同样,在高温条件的氧化和腐蚀作用下,涂层中的Si元素可能与氧气或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导致涂层降解和磨损加剧。

结论
1)通过激光熔覆制备的5Si10Si15Si涂层中,5Si涂层显微组织主要为树枝晶和等轴晶结构,物相组成主要由γ-FeFe-Cr固溶体组成。10Si15Si涂层显微组织主要为等轴晶结构,物相组成主要由Fe3SiFe-Cr固溶体组成。
2)随着Si元素含量的提高,涂层的硬度和磨损率都逐渐升高。这是由于Fe3Si相在具有较高硬度的同时具有一定脆性,在磨损过程中会发生严重剥落现象,涂层的磨损率随之升高。

3)5Si涂层主要以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在高温下其耐磨性能最佳,但其抗氧化性较差,硬度较低。10Si、15Si涂层以磨粒磨损为主,且磨损率逐渐升高。三者相比,综合判定10Si涂层为最佳Si含量涂层。
文章信息

该文章发表在《表面技术》第53卷第17期。

引文格式:龙海洋, 史海江, 卢冰文, 等. Si 含量对激光熔覆 FeCrNiCSix 涂层组织结构及高温摩擦性能的影响[J]. 表面技术, 2024, 53(17): 62-70.

LONG Haiyang, SHI Haijiang, LU Bingwen, et al. Effect of Si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Friction Properties of FeCrNiCSix Coating by Laser Cladding[J]. Surface Technology, 2024, 53(17): 62-70.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24.17.005

下载链接

近期活动





点击了解更多精彩


编辑 | 邓李旸

【扫码关注我们】


审核|汪  潇

编辑|邓李旸

表面云社区
《表面技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腐蚀与防护、摩擦磨损与润滑、精密与超精密加工、表面功能化等内容,为EI收录期刊、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CSCD核心库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