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句句不提穷,句句都是穷

文化   2024-11-09 20:41   中国  


双11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购物节,一个让无数人心甘情愿“剁手”的魔力时刻。

然而,当狂欢退去,很多人都陷入了“吃土”的困境。

朋友圈一片哭穷。

那么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表达穷困的吗?



01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杜甫《狂夫》

做大官的友人突然联系不上,断了禄米供给,小儿子因为长期饥饿,面黄肌瘦,显得十分凄凉。

若要评古代最穷的文人,杜甫绝对榜上有名。

其实,杜甫出身并不差,年青时也有过一段优游岁月。

后来寓居长安,求取功名,却一再受挫,渐渐陷入贫困。

安史之乱后,带着家人一路流亡至蜀中,在友人的帮助下,才安顿下来。

《狂夫》便是写于他定居浣花草堂的那一年。

因为突然联系不少好友,以致家中断粮。

诚然,杜甫是个伟大的诗人,但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穷人,连妻儿都养不活。



02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

想要邀请你击筑悲歌,畅饮一番,就像古时的高渐离和荆轲那样,可惜的是如今的我连酒钱也付不起了。

众所周知,杜甫很穷,时常需要友人接济。

而李白在大家眼里是很阔绰。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也有穷困落魄之时。

写这首诗时,他与外甥高镇相遇,却连喝酒的钱都拿不出来。

最后只能解下腰间的宝剑,用来换酒。

“欲邀”、“正值”,看似简简单单的描述,却将他心中的无奈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03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杨万里《戏笔》

菊花和苔藓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

尤其是菊花,通常是高洁的象征。

然而在杨万里的笔下,金黄的野菊,铜绿的苔藓,居然化作了“钱”。

这一比喻也算是别出心裁,符合他一贯“新、奇、活”的诗歌风格。

另一面,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穷困,反映了他对财富的渴望。



04



俸薄不沽酒,家贫忘授衣。

——钱起《县城秋夕》

俸禄微薄,买不起酒;家境贫寒,以致忘了准备过冬的衣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时农历九月,也叫“授衣月”。

这里的“忘”自然不是真的忘记,而是强调诗人的贫困,连基本的保暖都无法满足。

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冠,省试时曾凭一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令考官击节称赏。

这首《县城秋夕》应该是他刚步入仕途时所写,官职低微,俸禄微薄,买不起冬衣,生活之艰难可见一斑。



05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唐寅《除夕口占》

唐寅是明朝有名的才子,在书画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东西是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资。

而诗人却连这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没有。

何况还是在除夕,这样一个欢聚团圆的日子,无形中放大了诗人的凄凉愁苦。



06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敦诚‌《赠曹雪芹》

居所周围的小路上,长满了蓬蒿,全家人只能以稀粥度日,时常赊欠酒钱。

曹雪芹出身富贵,祖父曹寅曾是康熙的近身侍卫,后出任江宁织造。

年少时,曾有过一段十分富贵豪华的生活,后来家族败落,穷困潦倒。

敦诚这两句诗便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

“蓬蒿”是指野草,既渲染了他居所的偏僻荒凉,也暗喻了他的怀才不遇,而食粥和赊酒则属于正面描写。

一暗一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穷困状态,令人唏嘘不已。

图片作者:左左


END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解忧诗词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