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格局连着发展格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来,不仅连接起南北水资源,更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力量。因水而转、靠水而变,我省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36家、绿色园区15家。其中,钢铁行业国家级绿色工厂达3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系列报道《南水润北 生生不息》,今天走进位于石家庄辛集的一家特钢工厂,看一泓清水,如何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清晨,一阵清脆的水流声,唤醒了华北平原上的这家特钢企业。李丹一天的工作,就从取样开始。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水质化验员 李丹:
我们的这项工作数十年(如)一日,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我们的特钢设备如果长时间使用硬度高的水,设备内部会结垢,从而增加了维修成本。你看,这是今天测出来的水的硬度,它是140mg/L,特别符合我们的生产要求,几年以前可不是这样,是现在的两倍。
时针拨回到2017年。当时的澳森特钢,一直靠从地下打井抽水维持运转。但是随着国家和河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企业所在的南智邱镇赵马村,被划入了地下水一般限采区。这也意味着,打井抽水的老办法,再也行不通了。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焕峰:
没有了水源,企业就不能生产,损失是不能想象的。
就在企业十万火急的时候,这一年,辛集市通过石津干渠,开始引入南水北调水源。一泓江水,由南到北,让地处海河流域的辛集,第一次得到了长江水系的润泽。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焕峰:
知道这个好消息,我们企业第一时间向省里申请,引用南水北调水作为公司生产、生活用水。
经过实地调研和现场评估,很快,企业的申请批准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惊喜。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水质化验员 李丹:
让我们惊喜的是,"南水"的水质非常符合我们特钢的生产标准,可比以前用的地下水要好多了。
这是我们拿到的一份2017年水质化验单。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的地下水,氯离子等杂质含量高达114mg/L,而现在的南水,这个数值只有18mg/L。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水质化验员 李丹:
水中的杂质越少,我们水处理的成本就会越低,我们粗略地计算了一下 ,我们年节约水成本近1000万元。
不止是水质更好,也不止是成本更低。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焕峰:
这就是咱们企业,5米开外,咱们站的这儿就是石津干渠三干渠,"南水"就是从这直接引入咱们企业的,相当于咱们享受了"南水"直供的待遇,而且咱们也是河北省第一家南水北调水直供进厂的企业。
"南水"直供,最大的好处就是水源稳定。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水质化验员 李丹:
我们的轧钢车间一共有630多米长,分为加热炉、中轧和精轧(等)十多个工艺,一直在用我们的水冷却,但是一旦停水,它的加热炉就会发生坍塌,南水的直供可以说给我们吃了一剂定心丸。
一泓清水,长途跋涉,来之不易。怎样用好每一滴水,包括澳森特钢在内,河北始终在思考、在改进,在探索。十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河北建立了绿色制造梯度培育机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工厂培育体系,制定发布了《河北省绿色工厂星级评价导则》,这也是全国首个绿色工厂星级评价省级地方标准。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焕峰:
我们引进污水处理设备,将使用过的"南水"进行处理,最终,这些"重生水"又回到生产线上。目前,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87%。
因水而转,靠水而变。几年时间,河北省"节水型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澳森特钢在工业节水和绿色转型上喜事连连。这几年,他们还搭建起智能化管理平台。从生产流程中的节水,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都算的清清楚楚。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焕峰:
从高效用好每一滴水开始,企业向"绿"发展。目前,我们的产品有十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到汽车、桥梁、高铁等高端产品领域。
南水北调,调来的是水;靠水而变,转变的是发展方式。
眼下,河北工业用水效率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0立方米,同比201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2.6%。
工业领域节水成效显著,2024年,河北9家企业、1个园区进入国家水效"领跑者"名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全省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36家、绿色园区15家。其中,钢铁行业国家级绿色工厂达38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来源:澳森特钢
“特钢技术”专注于特钢技术、特钢行情的分享,关注特钢行业最新进展。公众号已建轴承钢、硅钢、不锈钢、工模具钢等特钢交流群,欢迎特钢企业工作的朋友进群交流,加微信18911057754(泰科钢铁-3)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