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堂|一座载入史册的“争气桥”

政务   2024-10-04 15:27   江苏  

一座载入史册的“争气桥”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建桥技术更是让中国建造的桥梁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有数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球超过一半的大跨度桥梁都出现在中国。世界排名前十的跨海大桥、斜拉索桥、悬索桥、拱桥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中国建造的。


但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在水流湍急的长江下游竟没有一座大桥。那时人们要想过江只能靠轮渡,极为不便。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飞速发展,长江轮渡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的交通运输,成为困扰京沪铁路运输的严重瓶颈。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提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195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1961年1月正式动工,196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铁路通车,12月公路通车。


大桥建设初期,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开工不久就遇上了资金严重短缺问题。加上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桥梁专家并停止供应钢材,可以说是一无资金、二无材料、三无技术,算得上一穷二白。中国的工程师和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打破了外国专家“在南京江面上不能建桥”的断言,也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自主建设大型桥梁。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重温这一党史、国史中的重大事件,就是要在这座“富矿”中不断汲取前进的精神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不断谱写新篇章。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结晶。在大桥建造过程中,新中国培养的桥梁专家独立勘探、独立设计;前苏联停止供应桥梁专用钢后,鞍山钢铁公司组织技术攻关队伍研制出16锰低合金钢材。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敢想敢干、开拓进取的创新标杆。自主创新是南京长江大桥的鲜明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沉井加管柱”的桥墩方案,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平衡重止摆船”解决4、5号桥墩摇摆问题,创造性地发明了“陶粒混凝土”、双曲拱桥拱梁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榜样。“质量不行,就推倒重来”,是大桥人始终秉持的理念,保证了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书写在新中国发展历史上的标杆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举国一心、同舟共济的协作典范。南京长江大桥是举全国之力建成的伟大工程。大桥在设计阶段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性协作会议,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公路桥通车前28天大会战时10多万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涌来,“到大桥去义务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事。


南京长江大桥开工建设,距今已有60余年,通车也有50余年,在打通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人民的“争气桥”“自信桥”“放心桥”。1981年,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被写进《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09年,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成为仅次于天安门的第二高的代表性地标。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的建筑地标,也是国人心目中温暖的“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



作者:秦怀



编辑:陈煜

校对:周慧

发布:陈煜




秦淮发布
中共秦淮区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