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这片阳光明媚的海滨城市,一场持续13年的房产纠纷终于画上句点。一位退休女教师花761万元买下22套房产,眼看着房价从每平米4000元暴涨到3万元,开发商却翻脸称这是"借款",拒绝交付房产。这起离奇案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维权之路。
1、案情回顾
2009年,那是个对很多人来说充满希望的年份,武汉的叶老师也一样,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她退休了。一辈子教书育人,攒下了一笔钱,想着给孩子们留点什么,也给自己找个养老的去处。
当时,海南三亚的房地产市场正如火如荼,蓝天碧海,椰林沙滩,想想都让人心旷神怡。
叶老师一眼就看中了“皇家生态海景花园”(后来改名叫“阳光山海湾”),环境优美,升值潜力巨大,简直就是养老天堂!她咬咬牙,拿出全部积蓄761万元,一口气买了22套房!
当时房价每平米才4000到7000元,这在现在看来简直是白菜价啊!一手交钱一手签合同,叶老师心里那个踏实啊,这下后半辈子不用愁了。所有的手续都在三亚房管局办得妥妥帖帖的,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就等着房子建好过户了。
谁曾想,这一等,就等来了一个晴天霹雳!2020年,房子终于建好了,叶老师兴冲冲地去找开发商办过户,结果开发商居然翻脸不认人!
他们竟然说这761万不是购房款,而是“借款”!那份盖着章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也成了废纸一张,被说成是“担保方式”。
叶老师一听,差点没背过气去!这简直是欺人太甚!她一辈子为人师表,从没想过会遇到这种无赖!
“你们怎么能这样!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怎么就成了借款了?”叶老师气得浑身发抖。
“叶老师,您别激动,这其中有些误会……”开发商的代表满脸堆笑,却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误会?什么误会!合同上写的是买卖,不是借款!你们这是明目张胆地欺骗!”叶老师据理力争。
“这……这个嘛……”开发商支支吾吾,眼神闪烁,不敢直视叶老师。
叶老师知道跟这些人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一纸诉状把开发商告上了仲裁庭。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叶老师终于赢了!正义得到了伸张!
可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开发商又耍起了新的花招,他们以房屋未完成竣工综合验收为由,拒绝过户。
叶老师的22套海景房,就这样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空中楼阁。从满心欢喜到心灰意冷,叶老师的遭遇让人唏嘘不已。
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骗局?叶老师的房产梦还能实现吗?
2、法律分析
本案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双方的法律关系性质认定。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事实上,双方不仅签订了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还在房管局完成了备案手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开发商既然主张是借贷关系,就应当提供相应证据。然而,开发商始终未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存在借贷关系。
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开发商拒不履行生效裁决的行为已经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能面临最高7年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
3、判决结果
仲裁庭最终认定:22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有效。开发商应当立即履行合同义务,为叶女士办理22套房产的产权过户手续。如继续拒不履行,将面临强制执行和刑事追究。
4、案件启示
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在房地产交易中,书面合同和备案手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面对房价上涨带来的利益诱惑,守住契约精神和商业诚信才是经营之道。开发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购房者权益,更是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秩序的严重破坏。
5、引发思考
这起持续13年的维权案件,折射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当房价暴涨成为开发商违约的诱因,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如何让"老赖"付出更大的违法成本?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在房地产市场步入新发展阶段的今天,只有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才能构建更加健康的房地产生态。
看完这个案例,大家觉得这样的开发商该不该被严惩呢?房价上涨就能成为违约的理由吗?
———THE END ———
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敲出来的,感谢大家关注
您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