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次空袭伊朗表面上看声势浩大,动用了上百架战机穿越数国领空,但最终的战果却不尽如人意。
大部分导弹还在半空中就被伊朗成功拦截,几乎没有造成实际损失。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画面中,多是伊朗防空系统的拦截展示,而非目标被摧毁的现场。这一切让人不禁怀疑:如此浩大的行动,究竟意在何为?
尽管以色列宣称己方战机成功深入伊朗领空,但伊朗方面却坚称袭击通过约旦与伊拉克的领空发起。这种说法表明,伊朗可能提前预判了以色列的行动路径,为其防空系统争取了足够反应时间。
这次空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色列战机全身而退,没有一架被击落。这一事实引发了诸多猜测——双方是否曾有幕后沟通?传闻称,以色列可能通过第三国向伊朗提前通报了行动意图。
然而,这一说法缺乏可信度:若真有默契,为何伊朗不会提前放水?以色列显然更希望制造冲突,而非提前给敌人留余地。
这次空袭不仅暴露了以色列在远程打击上的短板,也暴露了美国的战略局限。由于弹道导弹储备不足,以色列不得不仰仗战机执行任务。
然而,长时间跨国飞行让以色列战机持续暴露于敌方雷达之下,增加了任务失败的风险。频繁的加油中转与复杂的空中路线,进一步削弱了打击的效率。这次袭击的结果,等于给美国和以色列的远程打击能力亮了红灯。
美国同样面临类似困境。在《中导条约》制约下,美国的中短程导弹储备严重不足,只能依赖航母在海外展示武力。然而,航母在面对防空能力强的国家时,同样难以靠近。在中东强敌面前,美以联盟的弱点愈发明显。
美国如今陷入了多线作战的泥潭:俄乌战争的消耗尚未结束,中东局势又陷入僵局。与此同时,中国的崛起更让美国心急如焚。面对以色列的施压,美国不得不继续在中东保持存在,但这无疑加剧了其战略负担。未来,这种困境只会愈加严峻。
美国在中东的尴尬处境暴露了其全球霸权的软肋——资源有限、盟友分裂。随着时间推移,地区敌对方如伊朗、黎巴嫩与巴勒斯坦,只需运用“持久战”策略拖垮美国与以色列,就能在中东取得更多主动权。
美国的经济疲软与工业衰退,使其无法长期维持高强度的军事行动。中国对稀有金属的掌控,甚至让美国F-35战机的生产停滞一年多,这种工业困境进一步削弱了其战略能力。
台海局势升温: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
美国的焦虑不仅限于中东。10月26日,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总额达19.88亿美元的先进军备,其中包括“国家先进地空导弹系统”(NASAMS)与雷达设备。
这一动作,显然是在向中国释放强烈信号,试图拉高中国收复台湾的军事成本。然而,美国同样心中没底——一旦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美国的军售计划将瞬间变得毫无意义。
台海冲突对于美国的战略意义不容小觑。一旦台湾当局在短时间内溃败,全球将重新审视中美实力对比,这将对未来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美国在台海方向加紧布局,以图通过制造紧张局势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
综观当前局势,美国的全球战略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俄乌战场的消耗战,到中东的战略困境,再到台海的军事赌注,美国处于多线作战的疲惫状态。美方试图通过频繁军售与政治施压遏制中国的发展,但这一策略终究难以为继。中国只需保持战略耐心与稳健发展,就能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
随着美国的疲态愈发明显,其盟友体系也将加速瓦解。美国对台海局势的干预,虽然短期内可能制造紧张气氛,但却无法改变长期趋势。美国若持续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不仅难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反而会加速自身霸权的崩解。
未来,中国的崛起将不可逆转,而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将一步步被侵蚀。美国的多线作战策略看似强势,实则暴露了其软肋。
时间将证明:谁能在这场博弈中保持冷静与耐心,谁就将掌握未来的大势。
点个【在看】,与你共勉。
▲点击上方关注「海风能量站」公众号
愿我的文章
能给你带去温暖和力量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