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再点击右上角...符号,然后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宁挨三箭,不挨一刀。宁挨三刀,不挨一枪。”
这是一句老话,中国有两种民间题材形式,非常意义,这两种形式就是中国民间俗话和古代民间的儿歌。
民间的俗话都是代代流传下来的经验之谈,一些有道理、有经验的俗话,一代代从古代传到今天,体现了前人智慧。儿歌在古代则带有一些预言的意味,耐人寻味。
今天的说的弓箭杀伤力问题,就有一句老话进行了描述,这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宁挨三箭,不挨一刀。宁挨三刀,不挨一枪。”
从这句俗话中可以看出来,被枪捅一下的杀伤力要比砍三刀还要大,而被砍一刀的杀伤力又要比被射三箭的杀伤力要大。这样看来,在古代,弓箭的杀伤力并不是很大,至少是不如刀砍和枪捅来的狠。
弓箭的威力
为了体验弓箭威力,我去阿尔山游玩的时候,特意去体验了古代弓箭,这里要注意,不是现代弓箭,而是古代的弓箭。面对100米开外的目标,我拉满了弓,最后结果让人失望,我的箭没能射到目标,箭矢也是呈抛物线状射出,并非电视剧里如子弹一样的弹道。
这样的弓箭射出去,不要说杀人了,恐怕能射到人也不容易,一旦敌人进入近距离的时候,刀剑的优势立刻会在近战中体现出来,弓箭的威力则无限缩减。
那么,既然弓箭的威力不咋样,为啥在古代的时候能用弓箭杀人呢?是电视剧在欺骗观众吗?
其实也谈不上“欺骗”,在古代的时候,弓箭虽然杀伤力不大,但是一定比我射出的箭杀伤力更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古代人经常运动锻炼,为了生活不停在劳作,战乱年代也是一样,所以他们的弓箭手要比我的力气更大,力气大是弓箭杀伤力的主要来源,他们射出的箭矢威力更大,射程也更远。
我查阅了一下资料,资料显示,在古代的时候,一般的弓箭手射程在151米左右,而他们射出的箭矢初始速度在39米/秒的样子。
拥有这样杀伤力的箭矢,它的威力到底如何呢?
如果是在近距离内射中敌人,例如100米左右,如果敌人穿的是铁索连环甲,那箭头给射穿铁甲,伤到敌人,如果是在150米左右,恐怕就很难上到穿有铁索连环甲的敌人了,因为在这个距离,箭矢的杀伤力已经无限减少,而铁索连环甲是古代最强防护的铠甲,自然是难以伤到了。
不过,铁索连环甲并非古代标配,古代最常见的要属鱼鳞甲,这种甲防护能力弱,但是价格低廉一些,是古代时期普遍使用的甲。
如果穿鱼鳞甲在100米内被弓箭手射中,惨了,一定是伤的很深。如果是在150米左右被射中,也会受到伤害,但是不会特别严重。
古代弓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射中要害
这种情况下就要看运气了,在古代的时候,防护一般不是非常有效,即使是铁索连环甲也不能完全防护,万一就是那么巧,一箭射中脖子大动脉,或者射中心脏等要害,那也只能自认倒霉,等着一命呜呼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人,在脖子位置都有防护,心脏更是不用说,护心镜就是很好的佐证,铠甲也在双胸前有整块的铜镜守护,毕竟伤了要害就是死啊。
第二、伤重不治
前文我已经说了,弓箭杀伤力不大,但是被弓箭一箭贯穿或者伤到四肢,如果是在今天一定不用死,但是在古代,非常容易感染,当时的医疗条件,止血难,治病难,还有瘟疫病毒,偶感风寒尚且要命,更何况有这样的重伤呢?
有的人会问,那么古代的中医,军医就不能用药救治吗?其实也能救治,不过草药有限,救谁是关键,有限的医疗条件,自然是要保证重要的军官和首领,不可能对每个士兵进行救治。所以,中箭不死的人很多,中箭后伤重不治的人更多。
第三、毒
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好,那么用毒致死的概率一定很高,古代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将箭头抹了毒药,杀人就简单了不要,从射中敌人要害杀人,到只要擦破敌人的肉皮,毒药使杀敌效率提升了不是一点半点。
可能大家对箭头毒药的印象是鹤顶红或者一箭封喉,其实没有那么猛的毒药,即使有也不可能大规模抹在箭矢上,毕竟箭矢这玩意儿杀敌是看运气的,万一花费大代价制作的毒箭,没能杀到敌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古代的弓箭手抹毒,一般都会选择代价更低廉的“金汁”,所谓“金汁”其实就是粪液,这种“金汁”本身的毒性不大,不过细菌却特别多,如果被这种带有“金汁”的箭矢射中,伤口就会腐烂不愈合,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这样的伤是致命伤,这才是“金汁”的恶毒所在。
古代的弓箭威力确实不大,但是古代的防御力更是低,而且弓箭的杀伤力与刀不同,它不以直接伤害为杀伤,而是以威慑为主,同时,让中箭的敌人带伤,这样就需要有人照顾,给敌人造成战争负担。如果伤口发炎,不治而死,这也属于被射死的范畴,也正是弓箭的威力所在。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