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究竟是什么朝代,为什么这么叫,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百科   2025-01-02 10:03   黑龙江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点击右上角...符号然后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这段朝代顺口溜,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这些朝代中,有西周的“文王拉车八百步”,也有秦,汉两朝在乱世之中统一天下,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创建属于自己的盛世王朝。

然而这句顺口溜中,还有两个被人熟知,并且在历史上十分独特的朝代,那就是春秋和战国,这期间不仅有战国七雄称霸一方,还有百家争鸣各放异彩,虽然是乱世,但也别具风采。
然而有人曾经提出过一个疑问,为什么东周分开要叫“春秋”和“战国”,“冬夏”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春秋战国”呢,他们各自代表着什么特殊含义?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是两个历史阶段,但他们同属于一个朝代,那就是东周。
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是周幽王,当年他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将各诸侯当猴耍,当时的西周政权本就岌岌可危,周幽王的行为更是加速了诸侯叛变的速度。


周幽王有个儿子,原本是太子,结果却因为他宠幸褒姒,将皇后之位和太子全部废掉,皇后无奈带着儿子回到母国,女儿被欺负了,作为父亲的申侯自然不同意,于是带兵杀回都城,西周就此覆灭。


周幽王死后,各诸侯王在申侯的煽动下,将原本被废除的太子姬宜臼再次推上至高无上的王位,并将都城迁移至洛阳,有了新主自然要立下新的国号,“东周”就此诞生。
改国号这种方式,似乎是周朝为了避免姜子牙的那句“谏言”,但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东周虽然建立了,但分裂的局面却是不可避免的。


东周自从建立以后,实际支持他的也只是申侯而已,其他诸侯王已经在物色新的人选推举为王,很快另一位王子姬余臣就被其他几位诸侯拥立为王,一国二君的局面就此出现。
相比于姬余臣,姬宜臼的势力要大得多,公元前750年,周平王姬宜臼再次统一全国。看似没敌人的他,在登上王位后没多久,就被郑庄公给蛊惑,将大权交到他手中,周平王去世以后,郑庄公更是霸占了王权,至此,周朝彻底崩坏。


周朝名不副实之后,各诸侯王开始开发自己的地盘,割据一方不再朝见皇帝,而是开始了一场混战,争夺中原霸主的位置。这场斗争中共出现了五位实力雄厚的诸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


为何叫“春秋”

而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号,这其实是周朝灭亡之后,用来区分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鲁国史书,这本书还是由孔圣人编纂的,作为鲁国人,孔子将自己了解到的国家发展历史全部记录在册,主要时间线是从公元前722年开始,一直到孔子去世后才停止记录的。


这部书里面不仅有对鲁国的历史记录,更多的是各国的战争,兴衰过程,这本书不仅是历史阶段的命名,更是供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依据。
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那是因为这本书中记载的年份,事件有很多,“春秋”意味着时代的更迭,以及四季的轮回运转,起这样一个名字,是为了表示一个国家的政权,就如同春夏秋冬轮回一般,是不停的改革和新旧更替的。


说到时间轮回,有的人可能要问,一年有四个季节,为什么不反过来,将原来的名称改为“冬夏呢”?
那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很具体的四季概念,只记得春天要开发土地种下各种种子,等到秋天将长出来的果实收回家,至于夏天和冬天,人们根本就没心思在意,只想着春天种下去种子,什么时候才能到秋天收获呢。


其实这一点也说明,春和秋对于人的概念,就如同人的前因后果,不种下因,哪来的果。如果不是西周王朝腐败,东周又如此无能昏庸,哪里来的春秋五霸战乱不休呢?

为何叫“战国”

“春秋”至少还有孔圣人的记录,而“战国”却并没有很明确的开始时间,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当年韩,赵,魏三国联手,企图灭掉其他诸侯王,在这场混乱的斗争之中,几只猛虎斗争,而夹缝中的小兽趁机捞到油水,逐渐强大,战国七雄的局面就这样初步形成了。


为了成为中原霸主,不被其他国家灭掉,各诸侯国使出了浑身力气,不断的寻找方法强大自己,以避免被灭国的命运,这其中最厉害的当属秦国。
秦国在战国七雄之间的地位,刚开始是十分弱小的,秦孝公继位以后,更加注重变法图强,碰巧遇上个叫商鞅的人,两人一拍即合,秦国变法开始并迅速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中的老大。


而“战国”这个名称的来历,也是因为当年周王朝权力崩塌,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权力不停的打仗,想要多一些领土,由于战争不断,并且持续性极强,因此这个时期也就被后人称之为“战国”。


如果说“春秋”是在暗示一个政权正在从繁荣走向衰败,时代在不停的变幻,那么“战国”则是为了凸显这一时代的残酷性,战争从来都不是百姓们想看到的,百姓们并不关心皇帝是谁,天下的霸主是谁,只要能安稳的过日子,就够了。


而实际上的这一时期,各国战争不断,纷纷夺权,虽然各国的发展政策让国力变得强盛了不少,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打仗,因此“战国”实际上是在表现这一时代的人们生活现状,有多么的残酷,和战争的普遍性。


“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共同组成了一个充满改革和发展,但又残酷的历史时期,它们给百姓带来的不是幸福安宁,而是惶恐不安。

好在这一时期还出了不少的文学名人,战争历史在增加的同时,文学史上也在不断进步,历史名将和名人层出不穷,为后人提供了不少的文学瑰宝和军事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令后人受益匪浅。(来源:甲子开卷)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历史拾遗
以史为鉴,为现实拾遗补缺。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等内容;述古道今!让您了解有趣的历史获得放松;且从历史精华的吸收掌控人生;无往而不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