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再点击右上角...符号,然后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618年,唐朝建立还不到10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这场覆灭兄长的血腥政变,李世民不但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尽数杀害,还出人意料地将自己的侄女们悉数保全,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真相为何?
一
时光回到618年的长安城,距离高祖李渊建立唐朝仅7年的时间,长安城中已是热闹非凡。作为当今天子的李渊,此时已年近古稀,朝堂上大权已逐渐落入太子李建成手中。李建成聪明强干,深得李渊喜爱,已被立为东宫,只待李渊驾崩之日即可即位。
而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性格则与其兄迥异。他沉稳内敛,深思熟虑,年少时已颇有大志,得到李渊的宠信,封为秦王,领兵镇守东都洛阳。历经战乱的百姓民心尚未完全安定,李世民力图通过开拓边疆来巩固国家根基。
两兄弟个性南辕北辙,加之李世民深得李渊宠爱,李建成心中早已狐疑和妒忌。太子派系与秦王派系矛盾日趋尖锐,朝中渐渐形成了两派争斗的局面。
“大哥,这李世民实在太嚣张了,他在洛阳扩军备战,实际上是在谋反!”一日,齐王李元吉来到东宫,面见兄长李建成,语气中难掩愤懑。
李建成沉吟道:“我也早有此感,世民那小子心思深沉,表面恭顺,暗地里却在打主意,这次扩军增加武备,只怕是在针对朕。”
“大哥莫要坐以待毙,趁早除之,然后稳定东宫之位,才是上策。”李元吉劝道。
“你说得不无道理,只是父皇偏爱世民,要动他还得慎重。”李建成拧着剑眉说道。
而此时在洛阳的李世民,也早已看出兄长对自己的戒心。他召来心腹将领长孙无忌商议对策:“若真与建成干一场,你看我们胜算有几分?”
长孙无忌沉吟道:“殿下威望日隆,部下忠心,只要出其不意,拿下建成不是难事。殿下今非昔比,正应该觉悟时来了。”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沉声道:“好,我自会择机而动。建成若不除,就会祸乱社稷!”
两派矛盾激化,似乎已燃起了一把祸火,正等待着点燃导火索。
二
时至618年7月,李渊病重,太子李建成连日来往返东宫和太极宫侍奉父亲。7月2日这一日,李建成刚从太极宫出来,还未进东宫门,就见一个军士模样的人直直走到跟前,躬身说了一句话便匆匆离去。
李建成脸色大变,原来此人奉秦王之命,说秦王病重,请太子即刻入宫看望。李建成心中一动,秦王生病正是除之的大好时机。于是随即命人准备礼品,要亲自去探望生病的秦王李世民。
但近臣们却都劝李建成不要贸然前往:“太子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国家江山恐怕就危险了。这绝对是秦王的诡计,您千万不能上当!”
李建成却嗤之以鼻:“就算是诡计,朕也要亲自去揭穿!父皇病重在床,现在朝堂大权已归朕,就算秦王有什么鬼胎,也休想得逞,朕就不信他真敢对朕下手!”
于是李建成意气风发地坐上了前往秦王府的车驾,还让亲信齐王李元吉一同前去。当车驾来到玄武门时,几名武士忽然挡住去路,齐王李元吉还未反应过来,就被一箭射中胸口,应声倒地。
“弑君者死!”李建成见状大惊,正欲拔剑反抗,就见李世民走了出来,手一挥,几名心腹随从蜂拥而上将李建成制服。
“好个弑君者死!朕就是如今的君主!”李世民冷冷地说。
李建成这才意识到中了秦王的计谋,但为时已晚。李世民命人将李建成、李元吉斩首,夺去了他们的性命。
三
杀掉两个兄长后,李世民立即率军控制了宫城的各个要害部位,手握重兵,当即入宫面圣。
李渊虽然愤怒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但此时大势已去,难以挽回,只能认命地册封李世民为太子。至此,李世民的计谋得逞,他顺利地夺去了太子之位。
但李世民也明白,光杀了两个兄长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斩草除根,消灭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脉,才能稳固皇位。于是,他毫不留情地下令搜捕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将这10个还在襁褓的孩子一个不留地杀害,并追削他们的宗籍,彻底斩断李建成、李元吉一脉的香火。
然而,当李世民的心腹将领来到东宫和齐王府,要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女儿一并杀害时,李世民出人意料地拦下了他们。
“留下所有的侄女,毋须加害!”李世民沉声说道。
“这......陛下,女儿长大后不也可能为父兄报仇吗?”心腹将领疑惑地问。
“朕自有安排,你只管遵命去做。”李世民面无表情地说。
于是,李建成的5个女儿和李元吉的6个女儿全都幸免于难,没有被杀。李世民不仅如此,还命人将她们尽快抚养成人,然后分别许配给了京城中的高门望族,让她们衣食无忧,优渥地活了下去。
四
李世民为何杀侄保女?此举的弯弯绕绕,当时的朝野上下各执己见,议论纷纷。
“听说,李世民那厮杀了两个兄长,还把侄儿们尽数杀了,简直禽兽不如!”
“可怜那些孩子,才几岁就被害了性命,真是冤啊!”
“但是我听说,他倒是把侄女们都留下来了,没加害,难道是突然发现了人性?”
“哈,那只怕是另有用心吧,巩固皇位的计谋!”
“也对啊,世民那样残忍的人,怎么可能忽然之间发现人性了?必定是阴谋!”
“不过那些侄女们能活下来,也算是造化。要我说,世民这么做,不外乎就是表现仁义,博得民心吧。”
“正是如此!李世民这么做,不过是想通过宽大的姿态,让百姓们相信他是一个仁君明主,以稳固皇位。其实那颗心早就狠了!”
“哈哈,不愧是个心机男人啊!”
“可不是嘛,杀掉能造反的侄儿,留下无伤大雅的侄女,可以说是一箭双雕,胸有成竹啊......”
各种八卦议论在长安城中传播开来,李世民的决定果然如许多人所料,并非出于仁厚,而是政治算计的产物。
五
李世民果然没有辜负众人的预期,很快便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巩固自己的皇位,并树立仁明君主的形象。
首先,他宽恕了李建成的部下,原本效力太子的官员们几乎都保住了官职,李世民用恩惠来笼络他们,甚至重用太子的心腹魏征等人。
然后,李世民追封已经身首异处的两个兄长诸王之位,李建成被追尊为“废太子”,谥号“义怀”,李元吉则被追封为“海陵郡王”。
对于侄女们,李世民不仅没有加害,还亲自为她们的婚事操办,把她们都嫁给了京城中的高门望族,世代荣华富贵。
最后,当皇位稳固后,李世民又将自己的一位庶子过继给李建成为后,恢复了李建成的宗籍,使他有子嗣延续香火。
李世民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在朝野之间确立了自己仁义明决的君主形象。加上他继位后开创的贞观之治,使国家达到鼎盛,也让百姓们渐渐淡忘了他登基的血腥手段,认同他作为明君的地位。李世民的这些政治远谋,可谓是非常高招的手段。
六
当然,李世民表面上的仁义形象,也无法掩盖他在夺权过程中暴露出的残忍与铁血手段。比如他毫不犹豫地杀害自己的侄儿,又纳李元吉的王妃为己妃这种荒唐行为,都成为难以抹去的历史污点。
但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们来说,她们毕竟避免了被害的厄运,也过上了优渥的生活。尽管她们的人生轨迹被李世民的政治阴谋彻底改变,但活下来对她们而言,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
当她们长大成人,嫁入豪门时,也许还会时常想起那场血雨腥风,父兄惨死的悲剧命运。她们虽然安然无恙,却也只能活在李世民笼络民心的政治布局中,成为他仁义形象的附庸品。
不过,正如世人所言,李世民终究是一个心机深沉、手段强硬的政治家。他之所以留女不杀,并非真仁厚,只是政治手段而已。对于李世民而言,这只是抢夺皇位的策略之一,但对侄女们来说,活下来才是她们的福气。
七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一个生活在南北朝动荡时代的君主具备高尚仁厚的品格。李世民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眼光超越了普通人的视野,必须坚决果决、不惜任何代价来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这与如今和平年代的道德价值观念并不完全适用。正如历史学家所说,我们不应单纯地对历史人物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而要站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和理解。
李世民作为开创盛世的伟大君主,他的政治手段和价值取向,必然服务于他作为皇帝对国家社稷的责任,这是我们在判断历史人物时需要牢记的。
结语
综上所述,618年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侄保女的举动,其背后的政治考量非常明显。他这么做并非出于仁义宽厚的本心,而是出于巩固皇权、笼络民心的冷酷政治算计。
作为一个出生在乱世目睹国家动荡的皇族,李世民的政治手腕和意志力远超普通人。他不惜以残暴手段铲除异己,但又通过保全侄女等仁义举措来修饰自己的形象。这种政治算计的背后是他作为君主对国家社稷的高度责任感。
当然,以今天的价值观来看,李世民的所作所为难免令人非议。但站在他所处的乱世背景下分析,李世民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其政治目的和手段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应简单用道德眼光审视历史,而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站在历史人物所处的位置上去理解他们的动机与行为。历史的源头是复杂的,我们需要宽广的胸襟去审视。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