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tual Phys. Prototyp: 揭示熔道末端凹坑缺陷(EOPD)形成机制及其优化方法

学术   科学   2024-07-11 11:29   山西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过程中,通常会出现非预期的熔道末端凹坑(End-of-process depression, EOPD)缺陷,进而导致成形零件层间结合不良、表面质量差和疲劳强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零件(如,骨支架)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在LPBF过程中避免EOPD缺陷十分必要。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EOPD缺陷研究的报道,但是其形成机制仍未被清楚的揭示,使得EOPD缺陷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抑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建立了与实验过程高度匹配的多物理场介观尺度仿真模型,定量地构建了工艺参数与三种EOPD形成的映射关系,结合熔池流动状态与凝固过程分析揭示EOPD的形成机制,最终提出了一种“阶梯式”功率改变策略来抑制EOPD缺陷。这项工作为LPBF工艺成形零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林昕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上发表了题为“Revealing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nd of process depression in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by multiphysics meso-scale simulation”的研究论文。其主要揭示了LPBF过程中EOPD缺陷的形成机制,并基于缺陷形成机制提出了一种“阶梯式”功率改变策略来抑制EOPD缺陷。


作者首先通过LPBF过程实验和多物理场仿真获得了EOPD缺陷的形貌图(图1),并定义了EOPD缺陷:当熔道末端明显低于基板或先前层时,认为该熔道出现了EOPD缺陷。而后为了获得避免EOPD缺陷的安全工艺窗口,作者针对不同的输入能量密度进行了大量模拟,以定量地构建了工艺参数与EOPD形成的映射关系,最终发现EOPD缺陷的出现并不与工艺参数呈线性相关。大多数EOPD缺陷是由匙孔形状和熔体流动引起的。当金属熔液在凝固过程结束前没有完全填充匙孔时,轨道末端会出现凹陷。此类EOPD缺陷与能量密度相关,当能量密度低于7×1010J/m3时,即使熔池处于匙孔模式下也可以防止EOPD缺陷的发生。然而,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EOPD缺陷的发生不仅仅取决于能量密度。在高扫描速度下,熔池变得更长、更浅,从而改变了匙孔的形状。因此,基于P–V关系建立了第二个边界,如图2区域K-III所示。曲线边界表明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有两个阈值,分别为160 W和1.1 m/s。有趣的是,该区域K-III与熔池传导模式区域具有小的重叠,表明EOPD不仅出现在熔池匙孔模式中,而且出现在熔池传导模式中,尽管EOPD缺陷出现在传导模式时尺寸很小。这也就是说,匙孔是导致EOPD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图1 实验和仿真中的EOPD缺陷形貌,其中横截面图是在具有相同工艺参数的另一样件中获取的

图2 关于EOPD缺陷的工艺窗口图,其中K-Ⅰ和C-Ⅰ为安全工艺窗口


为了揭示工艺窗口图中所示的3种EPOD缺陷(EOPD#1: K-Ⅱ, EOPD#2: K-Ⅲ,EOPD#3: C-Ⅱ)的形成机制,分别对三种EOPD缺陷出现时的熔池受力、流动以及凝固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关注激光关闭前后时刻的熔池。分析发现,在熔池匙孔模式下有两种EOPD形成机制:在低扫描速度下,由于能量密度较高,激光关闭后熔池仍受到蒸气反冲压力的作用维持关闭前的流动模式,阻碍金属熔液填补匙孔,同时匙孔的前沿的高温度梯度使得匙孔从前往后快速固化,从而形成EOPD缺陷;同样能量密度形成的熔池,具有较高扫描速度的那一组熔池会变得更长更浅,因此在较高的扫描速度下,较长的熔池使其后方熔液向前填补变的困难,较浅的熔池使其能够快速固化,最终导致匙孔快速转变为EOPD缺陷。在熔池传导模式下,EOPD缺陷主要由马兰戈尼力使熔池表面波动形成局部凹陷所致,不过该类EOPD缺陷尺寸较小,所以几乎是无害的。


图3 不同EOPD形成机制的熔池受力及流动分析


熔池传导模式下的EOPD缺陷(EOPD#3)具有窄的工艺参数窗口,并且对整个LPBF过程具有很小的负面影响。因此,没有必要制定一种特定的方法来减少这类EOPD缺陷。同时为了降低EOPD缺陷的形成频率,可以采用低速(低于1.1 m/s)扫描策略来避免高扫描速度下的EOPD缺陷(EOPD#2)。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在低扫描速度下寻找EOPD缺陷(EOPD#1)的优化方法。基于所揭示的EOPD#1形成机制,提出了可变功率扫描的打印方法以抑制或消除EOPD缺陷。在激光即将关闭的前一小段时间内降低激光功率,进而缩短激光关闭后的蒸气反冲力持续时间,使得金属熔液能快速地填补匙孔以抑制EOPD缺陷的形成。作者讨论了“阶梯式”和“渐进式”两种可变功率策略,发现“阶梯式”可变功率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抑制EOPD缺陷,而且不会引入新的缺陷。


图4 两种可变功率策略与恒定功率策略的比较:实验与仿真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5481)的部分资助。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博士生陈浩东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武汉科技大学林昕教授和朱锟鹏教授为本论文的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80/17452759.2024.2326599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铁酸铋的热力学势及其相图
Npj Comput. Mater.: 多相态氧化镓—机器学习势函数的试金石
Nat. Commun.:  压电陶瓷膜内置超声用于活性氧生成及协同振动防污
Npj Comput. Mater.: 单极子势场与二维铁电材料—巨大位移电流效应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分享学术信息,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