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捌拾 | 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

文摘   2024-09-21 21:13   吉林  
//


The social–ecological ladder of restoration ambition

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



摘要:

本文提出了“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这一概念模型,旨在帮助科学家和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复杂社会—生态动态。该模型主要关注三个动态要素:退化过程、恢复目标和补救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者的变化通过新的反馈机制影响恢复过程。文章通过卢旺达的森林景观恢复和德国的草地恢复两个案例,展示了恢复愿景如何在时间的推动下不断提升,并探讨了社会—生态系统思维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此外,它还提高了对恢复项目中社会-生态权衡、权力不平衡和冲突目标的认识,从而为寻找更实用、更公平的解决方案奠定了重要基础。

研究背景:

“The social-ecological ladder of restoration ambition”讨论了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土地退化、人口增长和人为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系统恢复的愿景在规模和范围上不断扩展的背景。这种扩展不仅体现在恢复项目所覆盖的面积增加,也体现在恢复目标的多样化发展。恢复愿景从单一的生态目标,逐渐演变为涵盖社会和生态双重目标的复杂项目。提出“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模型旨在帮助科学家和实践者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生态恢复需求。

生态系统恢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例如,多个国家通过“波恩挑战”承诺到2030年恢复3.5亿公顷退化土地,同时,诸如绿色长城倡议等大型项目也在实施中,该计划旨在通过恢复7000公里长的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区的带状区域,增强其生态和社会弹性。联合国也宣布2021至2030年为“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标志着全球范围内恢复愿景的进一步提升。这些宏大承诺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迫切需求,还展现了对恢复项目多样化目标的追求。过去的恢复项目主要集中在生态恢复,例如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破坏的土地,而如今,恢复目标已经扩展到涉及多种生态过程的重建、改善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多功能化成果。

在恢复项目中,传统上生态目标主要集中在恢复生态系统的本土物种或生态功能,而在现代恢复项目中,社会目标的地位日益提升,恢复目标从生态逐渐走向社会。例如,一些项目不仅致力于提升生态完整性,还注重提高人类福祉,支持当地生计,甚至增强地方社区的权利。“恢复轮”考察加入了价值观、环境背景、政策、资源等动态因素。然而,这类多重目标的项目可能会带来更复杂的社会—生态权衡问题。

恢复项目往往处于动态且复杂的社会—生态背景中。无论是社会优先级的变化,还是生物物理条件的波动,都会对恢复目标产生影响。这种动态背景需要科学家和决策者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恢复需求。恢复项目并非是在静态环境中进行,而是受到不断变化的生态条件、政策、社会需求、科学知识和资源可用性的影响。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反馈机制,社会需求和生态目标相互影响,形成了多层次的反馈回路。

尽管现有的恢复标准为生态恢复制定了明确的指导,但这些标准在应对动态的社会—生态需求时显得并不够灵活。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它不仅需要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态背景下进行适应性管理。恢复项目往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动态变化中设定恢复目标并评估其进展。同时,恢复项目不仅要考虑生态目标,还应关注社会公平与环境正义,尤其是在决策过程中,确保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

图1 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

A:恢复可以遵循三个步骤,在生态系统或景观中用恢复行动取代退化过程:(1) 评估当前的社会生态系统状态并确定驱动退化过程的强化反馈回路 ;(2) 恢复目标设定;(3) 实施补救措施,破坏或抵消有害的强化反馈回路,或建立平衡反馈回路 (B)。步骤 1-3 可以是主动适应性管理方法的一部分,并且可以随着需求、价值观、环境背景和资源随时间的变化而重复。B和C:恢复行动发生在社会生态连续体中,因此愿景勃勃的行动将社会和生态目标(紫色梯级)联系起来,标志着真正综合的社会生态恢复。每个阶梯左侧和右侧的文本显示了支撑卢旺达(B)和德国(C)研究区域采取的补救措施的社会和生态愿景的示例。括号中的 B1、B2 和 B3 是指通过每个案例研究中的补救措施建立的平衡反馈回路(请参见图 1 的因果回路图)


研究区概况:

本文通过两个非常不同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在全球南北不同背景下的应用。研究区域涵盖了卢旺达的森林景观恢复和德国的草地恢复,这两个地区的社会—生态环境、恢复目标和恢复措施都具有显著差异。

卢旺达西部省:森林景观恢复:

卢旺达是全球南方的一个典型案例,面临着土地退化、人口增长压力和资源需求加剧的多重挑战。卢旺达西部省的森林景观恢复是该国多个恢复项目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背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由于商业化茶叶生产和集约化奶牛养殖,加剧了植被枯竭和资源退化,导致广泛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现象。卢旺达的资源退化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也加剧了粮食和土地的短缺问题。

1.恢复背景与早期措施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卢旺达在1975年启动了恢复项目,采取了种植速生的非本地树种(桉树为主)的补救措施。这些桉树种植项目被认为是解决燃料木材需求和土地退化问题的短期对策。这一恢复行动代表了最早期的补救措施,目的是通过单一树种的种植,快速恢复土地植被,防止进一步的土壤侵蚀。然而,这种基于非本地树种的恢复方案虽然在短期内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燃料木材和生计保障),但并未考虑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导致恢复的土地生态质量较低,土壤肥力下降。

2.现代恢复项目的转型

随着时间推移,卢旺达的恢复项目逐渐将目标扩展到应对更复杂的社会和生态挑战。近年来,卢旺达政府启动了全国经济和农业转型计划,通过提升农业生产力来应对粮食短缺和土地退化。这一过程中,恢复项目也逐步过渡到更加多样化的农业和生态恢复方法。农林业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在农业用地上种植树木,不仅为社区提供短期经济收益,还通过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提升土壤质量。

但该恢复项目的实施更多基于短期经济利益。桉树等单一物种的广泛种植导致了外来树木覆盖零散,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土壤质量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逐渐将恢复目标转向更复杂的生态恢复,试图通过多样化农林业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

图2 卢旺达西部省份恢复动态的因果循环图

恢复最初旨在减少侵蚀(B1),后来专门针对土地和食物短缺(B2),所有这些都是由高自然资源需求推动的,导致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R1)。未来,农林业的多样化(B3)可以进一步促进这些恢复目标,同时也有助于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的景观和更健康的土壤,朝着恢复连续体更愿景勃勃的一端迈进。以灰色打印的变量是可能的未来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虚线表示可能的未来动态。带有 “−” 的蓝色箭头表示具有递减效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变量 “a” 的增加导致变量 “b” 的减少)。带有 “ + ” 的红色箭头表示具有增强效果的关系(即变量 “a” 的增加会导致变量 “b” 的增加)。图中的闭合循环表示平衡、自我调节(B)或加强、增长(R)反馈回路。注意,因果循环图仅显示一个系统组件对另一个系统组件的影响方向(即减少或增强效果),而不显示此效果的程度

德国下萨克森州:草地恢复:

德国的草地生态系统在20世纪中期因农业集约化、化肥过度使用和土地抛荒而受到严重破坏。草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许多草地物种濒临灭绝。

1.恢复背景与早期措施

在下萨克森州的恢复项目中,草地恢复最初受到水质改善和水獭种群恢复的推动。由于污染水道的恢复需求,恢复项目将目光集中在了低强度的草地管理上,试图通过减少农业土地的集约使用来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早期的恢复措施主要集中在通过商业性低多样性的种子混合进行恢复,导致草地生物多样性并未显著提升。此外,农民仍然使用较高水平的化肥(每公顷每年约50公斤氮肥),这阻碍了草地向物种丰富的群落转变。

2.现代恢复项目的提升

随着社会对草地恢复目标的期望不断变化,近些年,新的恢复举措基于跨学科合作,将学术界、非政府组织、政府机构和农民紧密结合,推广更为多样化的种子混合和减少化肥使用的低强度管理实践。这些新的恢复措施试图提升草地的物种多样性。

草地恢复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单纯的生态目标转变为更加多功能化的目标,包括恢复水质、支持农民生计和改善草原物种多样性。

图3 德国下萨克森州草原恢复动力学的因果回路图

在集约化农业退化(R1)之后,下萨克森州伊势洪泛区的草原恢复最初是出于改善水质和将水獭带回河流的愿望,而很少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方面 (B1)。最近,人们认为草原多样性恢复成功率低,这引发了更愿景勃勃的恢复举措,包括促进集约化农田管理的跨学科合作(B2a,b)。以灰色打印的变量是可能的未来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虚线表示可能的未来动态。带有“-”的蓝色箭头表示具有减少效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变量“a”的增加导致变量“b”的减少)。带有“ + ”的红色箭头表示具有增强效果的关系(即变量“a”的增加会导致变量“b”的增加)。图中的闭合循环表示平衡、自我调节(B)或加强、增长(R)反馈回路。注意,因果循环图仅显示一个系统组件对另一个系统组件的影响方向(即减少或增强效果),而不显示此效果的程度

社会—生态恢复动态与反馈机制:

在两个研究区域,恢复项目都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生态动态。卢旺达的森林景观恢复与德国的草地恢复都展示了恢复项目在动态变化中的反馈机制。例如,在卢旺达,早期的单一物种种植虽然短期内提供了经济效益,但导致了长期的生态问题。而在德国,草地恢复项目也面临相似的挑战,早期的低多样性草地种植未能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两地的恢复项目都反映了一个重要事实,即恢复项目必须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社会需求。随着恢复工作的推进,目标和措施需要根据新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优化。

图4 本文两个研究案例照片(左:卢旺达西部的森林恢复 右:德国北部草原恢复)


数据收集来源分析

本文采用了多种数据收集来源,通过结合文献综述、实际案例和补充的灰色文献,系统地支持其“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本文数据收集的核心来源之一。研究者通过广泛查阅现有文献,提取了关于森林景观恢复和草地恢复的理论框架、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政策的背景信息。文献综述帮助作者识别了现有恢复项目中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的不同权衡和权力结构,并为提出“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实际案例研究:

除了文献综述,本文还使用了实际的恢复案例作为数据来源,以验证和支持提出的“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模型。案例包括卢旺达西部省的森林景观恢复和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草地恢复。

灰色文献:

灰色文献通常包括政府报告、国际组织发布的恢复指南、非政府组织(NGO)的工作总结等。灰色文献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导向和政策背景,有助于理解恢复项目的实际运作和挑战。


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多层次的研究方法构建并验证了“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模型。

系统性文献综述:

系统性文献综述是本文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旨在通过全面回顾现有的恢复理论、实践和政策,构建“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不同文献的分析,作者揭示了恢复项目中常见的生态和社会目标,并总结了恢复过程中的反馈机制和权衡问题。

作者通过多个学术平台(如Scopus、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检索了相关文献,筛选的关键词包括“恢复生态学”、“社会—生态系统”、“森林景观恢复”等。文献的选择以恢复目标、社会参与和生态效果为主要标准,确保研究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系统性文献综述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现有恢复项目的全面视角,通过分析这些文献,作者识别了现有恢复框架的不足。

案例研究: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将理论模型应用于实际恢复项目,分析了“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在不同恢复背景下的表现。作者选取了两个案例,分别位于全球南方的卢旺达森林景观恢复项目和全球北方的德国下萨克森州草地恢复项目。案例研究通过实际项目的详细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选择卢旺达和德国的案例,主要基于地理和生态多样性。卢旺达位于全球南方,生态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而德国位于全球北方,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和草地管理体系。以及恢复项目的历史与发展阶段不同。卢旺达的项目最初以生态恢复为主,但逐渐加入了社会目标,如提升生计和粮食安全。德国的草地恢复项目从水质改善和物种恢复起步,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多物种恢复项目。两个案例的显著差异有助于验证模型在不同社会—生态背景下的适用性。并且详细分析了每个案例的恢复过程,包括恢复目标的变化、补救措施的调整以及项目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如何互动。案例研究通过详细的时间线分析,展示了恢复项目如何从早期的简单生态恢复目标逐步演变为更复杂的社会—生态综合目标。

定性分析:

通过定性分析深入探讨了恢复项目中的复杂社会—生态互动。定性分析特别适合处理多变量和复杂背景的研究,能够揭示恢复项目中的隐性因素和动态变化。

在定性分析中,研究者特别强调了恢复项目中的反馈机制。例如,在卢旺达,早期单一物种种植虽然缓解了燃料木材短缺,但同时引发了新的生态问题,如土壤肥力下降和生物多样性缺失。这种反馈机制迫使项目决策者调整恢复策略,逐步引入更多生态友好的措施。这种反馈机制在德国草地恢复项目中也得到了验证,随着物种多样性不足的负面反馈,项目逐步转向更复杂的多物种恢复管理。

理论模型的构建:

在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构建了“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模型,作为动态恢复项目中处理社会—生态互动的工具。研究者通过上述方法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者成功验证了“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模型的适用性。卢旺达的森林景观恢复展示了从简单的生态目标逐步转向多物种农林业的过程,符合模型中描述的恢复愿景逐步提升的特点。德国的草地恢复项目也展示了从单一生态目标扩展到更为复杂的生态与社会目标的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

1.恢复目标的不断演变:

恢复项目中的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最初的目标往往比较简单,侧重于解决直接的生态问题,比如土壤侵蚀或水质问题。在卢旺达的例子中,项目一开始种植桉树来应对土壤流失问题,属于非常短期的生态措施。然而,随着项目的推进,恢复目标逐渐复杂化,不再局限于生态,而是融入了更多社会层面的考虑,比如粮食安全和社区生计。这种演变展示了恢复目标如何从单一的生态修复逐步转向更加综合的社会—生态目标。

2. 反馈机制推动恢复目标调整:

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项目中的反馈机制对恢复目标调整的关键作用。卢旺达项目中的负面反馈,如桉树种植带来的长期生态问题,促使决策者重新思考最初的措施,进而引入了多样化的农林业模式。同样,在德国草地恢复项目中,正面的生态反馈(物种多样性的逐渐提升)鼓励了项目管理者采取更复杂的生态恢复策略。反馈机制帮助项目在不同阶段调整恢复策略,确保项目朝着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 社会和生态目标的权衡:

恢复项目中,如何平衡生态目标与社会需求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存在的问题。卢旺达和德国的案例都显示,生态优先的做法有时无法完全满足地方社区的社会经济需求。

4.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至关重要:

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对于项目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德国的草地恢复项目在多方参与上做得很好,通过农民、政府和环保组织的合作,项目目标得以在各个阶段进行调整,确保不同群体的需求得到平衡和满足。而在卢旺达,早期项目缺乏足够的社区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后来通过更多的社区参与,恢复措施和社会目标逐渐得到了更好的整合。

5. 恢复项目的提升面临现实限制:

尽管恢复项目的目标和愿景在逐步提升,但研究也指出,这种提升往往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人口压力等外部因素使得恢复项目不得不在长期目标与短期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在卢旺达,虽然生态恢复目标越来越复杂,但短期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粮食和燃料的需求,依然影响着恢复策略的制定。

很多恢复项目缺乏系统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机制。这种缺失限制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恢复策略很难根据不断变化的生态和社会条件及时调整。德国的项目展示了长期监测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的数据收集和反馈,项目能够不断优化措施,逐步提升生态和社会目标。




结 论: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森林景观恢复(FLR)和草地恢复项目,提出并验证了“社会—生态恢复愿景阶梯”这一模型。研究的核心在于探讨生态恢复项目中的目标如何随着时间、社会需求和生态反馈的变化而不断演变,从早期的单一生态目标,逐步扩展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态综合目标。透过卢旺达和德国的两个具体恢复项目展示了“恢复愿景”的逐步提升过程,为生态恢复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未来的恢复项目应更多地关注长期的社会与生态目标平衡,并加强利益相关者参与和持续的反馈机制,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恢复成效



作者 | 敬诒

编辑 |  回毅滢

HydroConnection
Eco-Hydro-Geomorphic (EHGeo) Lab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