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运城晚报》 官方发布平台
专属运城的汉字熠熠生辉
汉字是延续了五千多年的文字。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承载着无数历史的印记、思想的火花和情感的流淌。
著名的古文字专家、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尧舜禹围绕运城盐池建都,运城“曾保留远至7000年前距今2000余年前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是黄帝身边的记事大臣,相传黄帝联盟部落与蚩尤部落争夺运城盐池资源取得决定性胜利后,黄帝命仓颉在“凤凰衔书台”造字,取得成功,惊天地而动鬼神,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作出了不朽贡献。汉字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好比一个标签、一个“识别码”,一看到这个“识别码”就能在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图谱中很快找到中华文明。专属于运城的汉字在中华文明图谱中,也是熠熠生辉、闪闪发光。
盬
盬是一个汉字,基本意思是不坚固;停止;吸饮。共包含三项解释。
“戊子,王至自于盬。”周(穆天子传);意思是公元前928年11月戊子月,周穆王到运城盐池“观于盐泽”。没有经过熬制的盐:“猗顿用盬盐起,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可与王者埒富。”(《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货殖传》) 不坚固:“器用盬恶,熟当督之。”
盬字作为名词
1.盬,盐池。见《广韵》。
2.未经炼制的颗粒盐。司马贞索隐:“盬,谓之盐,直用不炼也。”
3.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从盐省,古声。公户切。(汉许慎《说文解字》)
当盬字作为动词
通“苦”,止息。见于《诗·唐风》。颜师古注:“猗顿,鲁之穷士也。盬,盐池。于盬造盐,故曰盬盐。”《隋书·食货志》:“掌盐掌四盐之政令……二曰盬盐,引池以化之。”
卤
《说文·盐部》:
“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太史公曰:“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
《春秋经》:
“大原亦曰大卤。”《释名》:“地不生物曰卤。”
《广韵》:
“盐泽也。天生曰卤,人造曰盐。”
《广雅》:
“卤,薰也。”这些记载,正符合运城盐池的“天日曝晒,自然结晶,不假(借)人力”的特征、特点与实际。
嵑
据考证“嵑”专指是中条山的一个山脉,在绛县境内。山涧中流出的水汇入姚暹渠之内,也称“嵑水”。在这种地理条件下,每当大雨时节,山洪暴发,河水横溢,四面八方的水就流入运城盐池,盐池“籍主水以生,缘客水而败”,清人把“嵑水”写成“客水”,也统称为“外来之水”。就这样约定俗成了客水。
㛧
据运城市文物局总工程师李百勤先生考证:今临猗县王鉴村的古名称“㛧”,也叫“㛧乡”。
圶
据查证,“圶”字还有一种说法,它是“曲”的前身字,后被曲字所代替。它不仅代表弯曲,其主要含义是指河流与高山。从这两方面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文化来看,这个古地名就是万荣后土祠与孤山一带。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控制了盐池资源,取得了“涿鹿之战”胜利后到汾阴脽上祭祀后土,又到孤山祭祀“土神”。黄帝史官仓颉就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圶”字,意为刚好,恰到好处。“大”字代表天,就是黄帝,“土”字就是土地,代表皇天后土,更代表孤山及河流,因为这里是全世界最厚的黄土层之一。古人对土地的崇拜由是可知,“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土,地之吐生物者也;百谷草木丽乎土。土地是人类生命的基础,滋养万物,承载着人类的繁荣与未来。创世女神女娲用黄土按照自己的形象捏成人形,并化生万物,反映农耕时期人类与土地的直接关系,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土地是文明的标志,土地涵养了中华文明。“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汉字中与土地相关的字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字,以有形的符号去记载无形的情感,或者华丽繁复,或者朴实无华,却都承载了思绪的片段。我们感叹于那些深刻的文字,如同喑夜的一枚烛火,点亮空寂的内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赵 波)
☛ 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请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
长按二维码通过图片识别下载客户端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或拨打新闻热线:0359-2233366
▍ 本期责编:杨晶茗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