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中心图”,塔灵·札沙吉美于1959年绘制
第72号建筑为娘容辖(霞)(Nyarongshar)处
图源:《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
(注:汉语翻译源自公众号萤火微尘)
本期的拉萨城市考古点,并非那么显眼,甚至有点隐蔽,但作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拉萨城最有名的私塾之一——娘容辖(现今院内门牌称“娘容霞”),其影响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角落。无论是这里当时的私塾先生,还是从这里毕业的学生,都曾在西藏的教育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娘容辖(ན་རོང་ཤག)位于八廓东街东孜苏路81号,与如今因吸引游客而驰名的玛吉阿米藏餐馆只有一墙之隔。
东孜苏为藏语音译(དུང་མཚོ་ཟུར།),意为“东措湖旁边”,关于其地名的由来在《古城拉萨市区历史地名考》有这样一段记载:
“传说大昭寺修建之前,这里是一片湖泊,而大昭寺护法神班丹拉姆东迥旺姆则居住在此湖中,因此此湖被称为‘东措(孜)དུང་མཚོ།’(东迥旺姆居住的湖),而位于其东南角的地方则称之为“东孜苏”(东措湖角)。”
而人们熟知东孜苏则是通过另一个美好而又动人的故事:
相传藏传佛教的护法神班丹拉姆有三个女儿,其中二女儿东苏拉姆小时候非常调皮贪玩,惹得母亲很是生气,便将其赶出了大昭寺,东苏拉姆不得已只能在东孜苏处向转经的人讨一点糌粑和酥油过日子。
如今,在东孜苏的墙壁上供奉着的东苏拉姆(དུང་ཟུར་ལྷ་མོ། 意为东孜苏仙女)的脱模泥塑佛像也接受着八廓街转经信徒们的供养。
八廓街东苏拉姆供养处
日本摄影记者Hiroji Kubota,摄于1981年
图源:网络
如今在人潮涌动的八廓街显得如此寂静与隐蔽的娘容辖(霞),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
据相关史料记载,坐落在拉萨市城关区东孜苏路81号处的“娘容辖(霞)”(系藏东娘容地方,即新龙地方官员在拉萨购置的房产),原先其面积超过上千平方米,为东西两进的一座院落。在20世纪初期成为西藏贵族世家索康家族的房产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租用的娘容辖私塾旧址在其东院,在50年代民主改革后成为了居民大院,起初仅有六户人家,而现在的居民基本都是新来的住户,鲜少有人了解其历史。
现今的娘容辖(霞)居民大院,摄于2016年
图源:拉萨晚报
(注:汉语翻译源自公众号萤火微尘)
娘容辖(霞)居民大院的前身,西藏近代著名的私人学馆——“娘容辖私塾”(ན་རོང་ཤག་སློབ་གྲྭ།)是20世纪20年代末由西藏著名的医学家和民间教育家措结·仁增·伦珠班觉先生创办的,他也因桃李满天下,被称为“娘容辖先生”或“娘容辖医生”。
娘容辖先生:措吉·仁增·伦珠班觉,摄于1969年
图源:索穷. "娘容辖"先生—记近代藏族著名民间教育家仁增·伦珠班觉[J]. 中国西藏, 2003(5):3.
据相关史料及《娘容辖私塾的创办人:仁增·伦珠班觉》一书记载:
“娘容辖私塾创办者为措吉·仁增·伦珠班觉,1898年出生在西藏尼木县普松地方如村一个叫‘如门巴仓’(是当地有名的藏医世家,常有远道而来的病人求医问药)的家庭,他的父亲仁增·丹增觉杰是一位藏医。8岁以后,他一边跟随父亲学习藏文字母、书法,同时也学习识别普通藏药和诊断常见病的知识;而其父亲也希望能把他培养成一位治百病的名医。”
1916年,年满18岁时伦珠班觉来到拉萨,师从御医欧席·强巴土旺,系统学习藏医理论和实践知识。出师后,大概在1921年,他在八廓街西南角果康色院(即今日鲁固果瓦康色大院 ཀླུ་སྒུག་གོ་བོ་ཁང་སེར།)开始行医,并在后期招收了几个学藏文书法的学生,在家中开办了小型私塾。由于教学效果好,口碑甚佳,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果瓦康色”的名声在拉萨传开,伦珠班觉也以“果瓦康色医生”而渐成名医。
拉萨达布扎拉私塾师生合影,摄于1932年
图源:《论近代西藏私塾教育》附图
鲁固果瓦康色大院位于拉萨老城区鲁固一巷内,是一座外墙粉刷黄色涂料的四层大楼。关于“果瓦康色”这座建筑也有诸多说法,依据“这所原来的主人叫果瓦念扎,为四川巴塘人,原来是哲蚌寺果瓦康村的一名喇嘛,还俗后开始做生意”“每年大昭寺召开大法会期间,哲蚌寺的喇嘛就在此落脚休息”等资料所述,比较可信的是:“这里曾是哲蚌寺果瓦康参(康参是寺院里的基本单位) 在拉萨置办的产业,平时出租给商民和香客,每年传昭大法会时用做接待该康参来拉萨参加法会的僧人,因此叫做‘果瓦康色’。”
拉萨祈愿大法会铁棒喇嘛巡视八廓街,摄于1939年
图源:网络
在民主改革时期这里被国家统一收回,于1984年重新将位于三楼的部分空间还给了果瓦家族。如今的果瓦康色大院因其“黄房子”而格外引人注目,一楼还经营着一家饭馆,因为恰好位于林廓路上,转经的朝圣者亦或是八廓街巷的居民总喜欢三五成群来此歇脚,喝茶,聊天。
鲁固果瓦康色大院前的铭牌,摄于2022年
开办私塾不久后,伦珠班觉的原配夫人去世。但先生的事业彼时刚刚起步,这时候“果瓦康色”私塾固定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50多人,还有一些学生偶尔来听课,学生数量的剧增显得住房异常拥挤。
经过打探,有人介绍了位于东孜苏路与八廓东街交界处的娘容辖(霞)大院。“这所房子当时的房东是西藏著名的贵族世家索康,因其家族在拉萨郊外有豪宅,故将其位于市内的房产作为出租。”因此,先生当时就租下了娘容辖大院约300平方米的面积作为私塾。
娘容辖(霞)私塾旧址,索穷摄于2003年
图源:索穷. "娘容辖"先生—记近代藏族著名民间教育家仁增·伦珠班觉[J]. 中国西藏, 2003(5):3.
1929年开始,娘容辖(霞)大院便成了仁增·伦珠班觉的私塾和诊所。经过设计,楼下大院成为了课堂,楼上为诊所,楼顶晒药,先生的教育事业也从这里走向鼎盛,直至辞世人们也始终称他为“娘容辖先生”。
在《娘容辖私塾的创办人:仁增·伦珠班觉》一书中对私塾的描述为:
“娘容辖私塾,楼上楼下两层面积大约 300平方米,其中楼上有一间能容纳 20 多人的小型教室,其余为诊所,楼下是一个约150平方米的大教室。”
在《西藏贵族世家》一书中对于娘容辖(霞)私塾的环境也有描述:
“房间里看不到当时汉族地区私塾常见的桌椅板凳,只有一排排摆放着厚度和布料基本都相同的供孩子们使用的坐垫。在这些摆放着的坐垫的对面有一座用土堆砌而成的土台,上面放着一个厚厚的供老师使用的坐垫,坐垫的前面有一个小小的茶几,茶几上面有供老师上课使用的课本、墨水瓶、竹笔、木板和一根细细的牛皮鞭或竹鞭。当然,还会放置一个专供教师使用的茶杯。除此之外,教室里看不到任何其他的东西。”
西藏近代学生在私塾学习的场景
图源:《论西藏私塾教育》附图
大约在1952年索康家族把房产转让给了荣扎家族,因新房东不想继续租借房子给娘容辖私塾,1954年,先生将私塾搬迁至八廓东街的“宇妥康穷”(གཡུ་ཐོག་ཁང་བྱུང་།),其整个建筑容量与布局结构无法跟娘容辖相提并论,娘容辖私塾因此也流失了很多学生。与此同时,当时西藏的私塾教育也走向了终结。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娘容辖私塾就此解散,这时的拉萨也已经没有了私塾学校,私塾原先的学生也被转到了新创办的拉萨小学。此后,娘容辖先生便开始以行医为生。
上世纪西藏私塾师生合影
图源:网络
1975年10月,在原娘容辖(霞)诊所的基础上(宇妥康穷处)新建了八廓藏医院,据说先生的子女中也有人曾在此供职。
娘容辖第六代藏医传承人——次旦多吉先生
泰国相关文章的报道及娘容辖(霞)病历本
图源:网络
(注:汉语翻译源自公众号萤火微尘)
先生曾说:“刚开始我只想专心行医,后来,我的视力每况愈下,直到几乎看不见东西。在极度郁闷中,我到外面朝佛散心,在山上遇到帕崩喀活佛。我向活佛请教解脱苦痛之策,帕崩喀活佛从‘行善消灾’的藏族传统观念出发,考虑我个人的特点,劝我开办一间私塾,行善与人,或许能缓解个人身心的痛苦。”这也正合先生的想法,因为眼疾心生紧迫感,常说:“若将学问束之高阁,喇嘛上师又有何用?”
在20世纪20年代开办的这所学校,鼎盛时期有四个年级,娘容辖先生按照藏文书法字体给每个年级起名,即“嘎布西”、“粗仁”、“粗益”、“基哲”,有300多名学生。娘容辖私塾在当时西藏私塾教育面目较为松散之际,因其“体制规范,各项制度完善,被认为是当时西藏纪律严明、组织严谨、最具活力的基础教育机构”。
西藏近代私塾学校概况表(截取了拉萨部分)
图源:索穷.论近代西藏私塾教育[J].中国藏学,2011(04)107-119+161.
娘容辖私塾很重视学生上早课,每天早晨,“肉眼能看清掌纹”的时候,学生就要陆续走进娘容辖大院。这时候,先生已经嘱咐“根达”(རྒན་བདག 类似现在的助教)安排学生反复念诵“向喇嘛上师文殊菩萨顶礼致敬,嗡啊热巴杂呐迪迪迪迪……”而且按规矩要求学生把“迪迪迪”音节念得越多越清脆越好。因为先生认为:
“上师(即喇嘛 བླ་མ།)和文殊(即江白央 རྗེ་བཙུན་འཇམ་དཔལ་དབྱངས།)在藏族文化中被认为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向上师、文殊致敬,也就是向知识和智慧顶礼,长期反复念诵咒语被认为具有巩固意念、催人奋进的功效。至于念“迪迪迪”音节,实际上是训练口齿的特殊方式,认为念得越多口齿越清晰、伶俐,这也是防止结巴的好办法。”
学生白天的课程教学以藏文书法、文法为主,低年级的书法教学必须在木质的习字板“蒋兴(现多写为墙星)”上完成,到了高年级才能在纸上书写,先生定下的书法模本是《萨迦格言》、《水木格言》等。
在“墙星”上书写藏文
图源:网络
如今在娘容辖(霞)附近已没有当年学校的踪影,但如果细耳倾听或许能在热闹的街巷中捕捉到孩童们依旧在传颂那些古老的经典,那声音时而低吟,时而高亢,足以盖过沿街商贩们招揽顾客的吆喝声……
“
《萨迦格言》、《水木格言》
也是现今学习藏语的必读书目
图源:网络
据娘容辖先生的学生郎苏·仁桑先生回忆:“娘容辖私塾的特色课程还有背诵和书写公文,内容包括裁决书、报告、批复、呈文等。老师备有一份称之为“益古南夏”(《书牍规范》《尺牍指南》)的课本,它实际上是公文和书信的各种格式化的书写规范。”
霍康·索朗边巴先生的试卷
图源:《论西藏私塾教育》附图
“学生从家中自带教具和氆氇圆垫。所带的教具主要有练字必备的写字木板(墙星)、敲囊(四方小袋,里面装有白粉,是用来写字板涂白用具)和线囊(小袋内装有白粉,穿一根线,作为写字板画线),墨粉(大麦烧黑)、酪胶(久煮酪浆并加入紫草,所得的紫色胶汁,可做墨水替代品,也可以做牧区妇女涂在脸上的美容品),或红糖制作的黄褐色墨汁,练藏文字母用的竹笔,练写行书、草书的铅笔,削笔刀,小木箱(相当于书桌)等。若要在纸上练字还须准备纸张、墨瓶和墨水。”
西藏近代私塾中考试的情形
图源:网络
走出娘容夏,路过鲁固果瓦康色,八廓街上游人、居民、朝圣者如织。
如今的娘容辖(霞)不再是贵族豪宅,也告别了它曾经作为学堂和诊所的辉煌,只是静静地隐蔽在热闹的八廓街一角,犹如一位老者诉说着岁月的更迭,静观历史沧桑巨变……
参考文献:
1.索穷. "娘容辖"先生—记近代藏族著名民间教育家仁增·伦珠班觉[J]. 中国西藏, 2003(5):3.
2.索穷著. 娘容辖私塾的创办人:仁增·伦珠班觉.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8.03.
3.索穷.论近代西藏私塾教育[J].中国藏学,2011(04)107-119+161.
4.次仁央宗著. 西藏贵族世家 1900-1951 第2版.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