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城市考古笔记007:宽窄之间慢生活,贡桑孜大院

文化   2022-08-18 12:00   西藏  
“拉萨的中心图”,塔灵·札沙吉美于1959年绘制
第68号建筑贡桑孜大院及对面的贡桑孜达热(马厩)
来源:《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

上了年纪的拉萨人讲起关于古城的故事,总会习惯性的以“先有八廓街,后有拉萨城”开头。拉萨老城区,是指以大昭寺为“心”、八廓街为“脉”的方圆1.3平方公里的核心街区,其间包含着我们的“拉萨城市考古”栏目前几期的的主角夏扎大院邦达仓大院等在内的现存 56 处古建大院与纵横交错的巷弄。


在这里,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沉淀的生活方式真实地反映着传统和当下间的对话。


走进这里,在每一座小楼,每一寸土地上,“外来者”都能收获一段历史,一件趣闻,一个典故,或者一种经久不衰的美味。


 艺术家黄家林钢笔素描还原的80年代八廓街
来源:网络


来到八廓南街“绕赛”(རབ་གསལ།)(意为“阳光明亮的窗户”),便能找到本期的主角——坐落于绕赛社区林廓南路38号的贡桑孜(ཀུན་བཟང་རྩེ།)大院,这是一座大门朝西的三层藏式楼房。


据史料记载,该家族被称为贡桑孜,是因为历史上有人做过贡桑孜(在今山南地区)的宗本,其家族名叫凯墨(ཁེ་སྨད།)。据《西藏贵族世家》记载:“凯墨家族的名称在《五世达赖喇嘛传》中也有提到过。该家族中,最早被文字记述的较为清晰的人物是凯墨·热丹林巴,他在七世达赖喇嘛时期曾担任宗本一职。”而位于拉萨的贡桑孜便是该家族在拉萨的府邸。


贡桑孜大院主建筑外侧,2022年


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该家族在历史舞台上似乎并不引人瞩目,在文献当中鲜少有记载。直到凯墨·仁青旺杰(1874-1927)的出现让该家族进入了西藏大贵族米扎的行列,也有文献记载他是一位精通历史和文学的学者。


而使凯墨家族再次复兴的希望似乎是寄托在凯墨·索南旺堆(1901-1972)身上。他来自索康家族( 索康自称为第四世达赖的后裔),入赘凯墨家族。于1919年步入仕途并担任噶准(噶厦传令官),1922年以后,历任西藏地方政府藏军第二团代本 (团长)、财务局总管、藏军马基 (总司令)等。1951年担任西藏地方政府赴北京的谈判代表之一,参加《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并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凯墨·索南旺堆(中),20世纪40年代
来源:《西藏贵族世家1900-1951》


点击下图丨查看汉译歌词


丹真罗布《家·院子》


院子小小,阳光暖暖

气味香香,风儿轻轻

玛尼声声,手链捻动

制作酥油茶的人,头发已经白了

小小院子里,欢聚的笑声

我的身心,留恋于此

……

我和妹妹,在祖母身旁

她一生的故事,我们一起听

一起欢乐,一起伤心,一起大笑


修建于1907年的贡桑孜府邸总面积2982㎡。在民主改革后,一度成为邮电局所在地。直到1992年邮电局搬出贡桑孜大院,重新将房子分给社区居民居住。经过2018年的修护,现今的贡桑孜大院焕发新生,45户人家在这里书写着新的故事。


贡桑孜大院进口处的绕赛巷
来源:网络


贡桑孜大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但大门开在西侧。建筑外院南侧开了一家茶馆,这里也成为了院里院外居民主要的聚集地。院里的老人时常会坐在茶馆入口处左侧凳子上有时手持转经轮,口诵六字真言;有时跟身边的伙伴分享着趣闻;有时也会观察着行色匆匆的旅人,来度过每日的闲暇午后或者晚间时光。



走进贡桑孜大院,整体的建筑布局依旧是坐北朝南的三层主楼,凹行的外院与回行的内院。外院两层的凹形外廊部分大多是居民的住房,廊道部分也被布片遮挡着。


虽然外院的公共面积不如夏扎尧西平康般宽敞,却也不失雅趣——院子中间留有一片用铁栅栏圈着的花圃,廊道栏杆上也摆满各家栽种的绿植花卉。


院内自来水边洗菜、洗衣、取水的居民有说有笑。大院的孩子们在里面玩闹,巷子里踢球、赛自行车……充满生活气息。


走进内院映入眼帘的是“回”字型三层小院落,楼道内大多都是居民的住房,建筑整体的色彩也更加丰富而明快。据院内老一辈的介绍,内院是当时贡桑孜家族主人的住房。从一层抬头仰望,院落中的公共区域及栏杆上晾晒的一排排衣物瞬间能将人拉回到真实的当下生活中。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贡桑孜大院对面则是凯墨·索南旺堆担任藏军马基 (总司令)时期的马厩——贡桑孜达热(ཀུན་བཟང་རྩེ་རྟ་ར།)(“达热”即马厩的意思)。作为马厩的院落空间很大,现在大概有居民80多户,整体院落为四层。从建筑的营造上也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到后期再建的痕迹。



从老一辈的居民那里得知,这里曾经是贡桑孜家族的马厩,起初的居民为18户马倌,他们的住房在院子的南侧,北侧现有的花圃及公用自来水处则是当时拴马的地方。



比起贡桑孜府邸院内的住房,贡桑孜达热院内居民的住房空间有限,也更显拥挤。但在自家窗栏,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摆满了盆栽,在门口廊道的栏杆上也都放置着煨桑炉,在殊胜日人们煨桑、祈福念经的场景应该蔚为壮观。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年近八十的老人白珍啦出生、成长在贡桑孜,白珍啦的爷爷、父亲当年是凯墨·索朗旺堆的马倌,专门负责饲养索朗旺堆和家人骑的马。白珍啦回忆道:“凯墨·索朗旺堆另外养了大量用于其他用途的普通马,这些马喂养在离贡桑孜几十米外的‘贡桑孜达热’,由其他人饲养。”童年的白珍啦每天早上起来,就会跑到院子东边,看父亲给马刷毛、喂食。


出了贡桑孜达热大门,在东侧便是这片区域家喻户晓的贡桑孜老凉粉店。据说这家凉粉店已在拉萨老城区经营了30多年,店铺一天限量供应4盆凉粉,一般到了中午12点就卖完关门打烊了。现在经营这家凉粉店的老板尼玛卓嘎啦是这家的儿媳妇,在这条大街,阿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凉粉媳妇”。



探索贡桑孜期间,不时心生羡艳之情,因为在绕赛这处“阳光明亮的窗户”的地方,人们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依旧不忘给生活与信仰留下一处天地,在无声中充分延展着宽窄缝隙间的空间,赋予有限的物质空间内无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遐想。


在离开大院时想起木心先生的《从前慢》:


建造一座现代化城市,也许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一座真正的古城,则需要上千年的历史积淀。


说到绕赛,八廓街的东南一直到江苏路的一大片区域都属于现在的绕赛社区居委会。社区内小道纵横交错,在深街窄巷中“考古”时常能于镶嵌在街巷里的建筑里触碰到历史珍贵的点滴,聆听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忆。比如贡桑孜大院附近的小清真寺、绕赛赞康。


小清真寺顶
来源:网络


贡桑孜所处的八廓南街绕赛一带曾是克什米尔伊斯兰商人主要活动的社区,藏族人称他们为“拉达卡其”(ལ་དག་ཁ་ཆེ།),意思是“拉达克回民”他们主要销售布匹、干果、红花、珊瑚、宝石、枪械等,并于此处修建了用于礼拜的小清真寺。


绕赛巷的的清真寺,又叫克什拉康。据《拉萨文物志》记载:“拉萨小清真寺是20世纪20年代专门为在拉萨做买卖、短住或常住的克什米尔、拉达克、不丹、尼泊尔、英国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做礼拜而筹资、捐款修建的。” 


在《西藏清真寺考略》一文中也有介绍,拉萨小清真寺最早是藏式建筑,门上用藏语和乌尔都语写有“拉萨卡契清真寺”匾额。而现在的小清真寺是1999年拆除重建的。


小清真寺大门
来源:网络


有趣的是,往北走过绕赛巷再向东走大概50米左右则会到达绕色赞康“赞”是西藏的本土护法神之一。据《拉萨掌故》记载:“神庙里供奉的神是一位名叫曲达·土丹旺秋的龙女。据说藏王松赞干布兴建大昭寺的时候,从沃塘湖里挖出的一块石头,便认为是龙女土丹旺秋水晶宫的基石,便修建了一座神庙,供奉这块石头。”


《拉萨素描图》,1994年
来源:《The temples of lhasa 》


现在的饶赛赞康隶属于色拉寺的麦扎仓管理,因此神堂里还供奉着麦扎仓的守护神塔乌和他的副将恰赤坚齐。据说绕赛赞康是绕赛街区老百姓的出生神和守护神。


绕赛赞康门口
来源:网络


本期的城市考古部分就此结束了,我们探访了绕赛社区,想尽可能去探寻与挖掘关于它的一切,但当我们离开时,它的形象依旧很朦胧,那些神秘的空间与鲜少被讲述的故事,依旧在向每一位好奇者招手。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 拉萨文物志[M]. 陕西咸阳印刷厂, 1985.08.

2.马新明,崔士鑫主编. 幸福在这里流淌.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4.05.

3.次仁央宗著. 西藏贵族世家 1900-1951 第2版.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2.02.

4.达瓦著. 古城拉萨市区历史地名考.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04.

5.廖东凡著. 拉萨掌故.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4.05.

6.焦自云. 拉萨城市与建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7.04.


撰文/编辑:旦增
责任编辑:格桑央拉




-往期回顾-
拉萨城市考古笔记006:作为连接点,邦达仓离你的记忆有多远?
拉萨城市考古笔记005:  夏扎府,像树木一样生长!
拉萨城市考古笔记004 :  彩色世界的探口,拉鲁颇章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拉萨城市考古特别展览
拉萨城市考古笔记003 : 尧西平康,与神共舞的圣所
拉萨城市考古笔记002 :  那座“绿松石屋顶桥”还在吗?
拉萨城市考古笔记001 :  唤醒“废墟”喜德林


-感谢阅读-
平安喜

...


赋力藏地文创,唤醒高原之美

觉醒文化ACC
从这里,唤醒你的高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