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入理解生态产品价值的科学内涵

百科   2025-01-07 07:00   陕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以来,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印发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各地也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仍存在比较普遍的“难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的“四难”问题。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对生态产品的概念和分类、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还存在理解不深入不全面甚至有误解的问题。因此,亟须对生态产品及其价值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必要的宣传阐释。

生态产品分类的现实需求

生态产品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观念的“产品”或者“商品”概念。从我国具体实践来看,“生态产品”是一个类似于国外的“生态服务”的概念。关于对生态产品的理解,目前在认识上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将生态产品等同于经济学中的产品概念;另一种是单纯将生态产品理解为生态系统服务。

笔者认为,生态产品实际上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可以理解为它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并通过人类劳动而保值增值的。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下的创新概念,生态产品具有自然属性、动态变化性、系统性、价值多维度以及外部性等多重属性。

生态产品被认为具有“生态”和“经济”双重属性,生态产品也通常根据这两种不同属性分类。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可以分为物质供给类产品、文化服务类产品和生态调节服务类产品;从经济学角度,则可分为公共生态产品、准公共生态产品、俱乐部生态产品和私人生态产品四类。目前的分类难以做到边界清晰且准确量化,容易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

因此,需要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出发点,考虑价值实现的参与主体(政府、企业、社会),围绕“科学明确分类,服务实践需求”这一原则,并全面考虑生态产品的动态监测、核算评估、补偿交易等环节,融合生态产品的形态、功能、产权和政策属性等因素,制定更加符合实践需求的生态产品分类体系。

笔者认为,可将生态产品分为物质生产类产品、社会服务类产品、资产类产品、规制类产品等。其中,物质生产类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交易;社会服务类产品可以提供旅游休闲、自然教育等服务,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政府补偿等方式实现其价值;资产类产品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保值增值为基础,从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可以通过承包权、经营权以及生态溢价等实现;规制类产品是政府通过管控而产生的交易需求,例如生态修复、碳交易等,可以通过政府补偿和市场交易实现。

加深对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全面理解

目前,我国各地已经在省、市、县等不同层面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的评估。但各地对生态产品价值的评估中并没有有效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往往直接把货币价格等同于生态产品价值,这导致评估结果往往过高。

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为,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指标,让全社会层面都能认可生态系统是具有巨大价值的,从而改变长期以来认为生态系统没有价值的观念。

但笔者认为,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定价过高的问题。定价过高会造成认可度低,导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难度过大,从而使地方丧失保护生态系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避免定价过低的问题。定价过低会造成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系统保护不够重视。因此,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不意味着绿水青山一定要变成货币,所谓的能“挣钱”才可以,因为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就是财富。就像森林如果没有了,就会带来沙尘暴一样,森林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就是金山银山。如果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好,让天更蓝、水更清、食品更安全、人民的身体更健康,这也是生态系统间接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价值。这也是我国推动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设立国家公园,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原因。因此,要开展科学评估,进行智慧化管理,在生态系统管理尤其是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中探索“保护兼容”理念的落实。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生计,因地制宜,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笔者发现,各地从多个维度和层面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政府承担过多、市场动力不足等问题。在评估结果的货币表现中,也应该更加表现交换价值。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中,要把公共产品属性和私人产品属性,以及产品类型中的市场属性和非市场属性分开,分类施策,重点关注私人产品属性和市场属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前提下,构建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元途径,制定出业态类型的准入清单和禁止清单,对于生态产品价值的保值增值同样重要。

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弹性是生态产品实现的难点,既要保值增值,又要转化为当前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生态效益,还需要各地积极探索经验。

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

通过区分生态存量与生态流量、生态产品价值与生态产品价格、生态产品与生态商品,理论上要依据马克思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围绕生态产品的社会属性进行定价。目前的机制探索中多是提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笔者认为,应转变为“政府搭台,企业和社会唱戏”的思路,政府应制定政策、提供法律法规等机制规则保障,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企业的灵活性,探索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对于准公共和公共生态产品,政府作为代理人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可以通过生态补偿等方式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来自环境问题观察,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教授孟伟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期编辑|娄   佳

责任编辑|张林波



水土保持之点滴
转发和编辑水土保持及其相关的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