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出身贫寒,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儿时,他家徒四壁,困居窑洞,食不果腹,日子在穷苦中艰难煎熬。
投身革命后,他仿若利刃出鞘,人生彻底转变。徐海东有非凡勇气,面对敌军,毫无惧色,冲锋在前;更兼智谋过人,难题当前,总能巧妙化解。
凭借这份果敢与聪慧,他迅速成长为卓越的红军将领。
在大别山战场,他率战士们浴血拼杀,胜仗连连;于山西战场,亦是所向披靡,打得敌人溃不成军,因其作战勇猛似虎,大家都亲昵称他“徐老虎”。
1935年,中央红军于陕北谋求生路,彼时徐海东所率红15军团,因战斗顽强、表现亮眼,引得毛主席关注。
得知毛主席亲临驻地,正在外忙碌的徐海东,即刻放下诸事,飞身上马,一路疾驰,马不停蹄奔回,仅用三小时便赶回。
那马大汗淋漓、毛被浸湿,他自己也气喘吁吁,可一见毛主席与彭老总,瞬间精神焕发,满心欢喜。
众人围坐炕上用餐,桌上不过是白菜炖肉、杂面馒头,在艰苦的红军岁月里,这已是难得佳肴。
毛主席感慨:“海东同志,你们日子挺宽裕呀!”徐海东笑答:“主席,这是专为您和同志们准备的,平日有口饭吃就行。
”毛主席对徐海东所率部队的勇猛善战、纪律严明赞赏有加,临行前,特配通讯电台,以便紧密联络。
彼时红军补给匮乏,寒冬之际,毛主席与战士们身着单衣,饱受风寒。毛主席亲写借条,让供给部长向徐海东借款。
徐海东见此,满心愧疚,迅速调集人手,凑齐5000元送往中央红军处,解了燃眉之急,毛主席铭记于心,多次称这笔钱“为革命帮了大忙”。
1936年东渡黄河的关键一役,徐海东部队殊死奋战,他身负重伤,战士们也伤亡惨重。
伤愈后,他依旧满脸笑意,毫无消沉之态。从穷窑工起步,一路拼搏,他终成开国大将,一生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生死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