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建设雄安的民革党员奋斗者

政务   2024-11-08 17:04   北京  

何为梦想之城?“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雄安新区大抵如是。2017年4月1日,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犹如平地惊雷,响彻大江南北。濒临渤海、携揽“三北”,京畿重地上,千年大计就此展开,雄安新区四个字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崭新标志。


2700多个日夜,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在华北大地上拔节生长,犹如“无中生有”的奇迹。奇迹背后,是无数为雄安新区默默奉献的建设者、开拓者、坚守者。他们用汗水浇灌“未来之城”,用奋斗讲述“雄安故事”。他们当中有一个有着共同名字的群体——民革党员。


匠心打造美丽雄安

白洋淀


秋天的白洋淀,景色宜人。接天的芦苇浩浩荡荡,一望无际;水中不时可见片片残荷,别有韵味。不远处,两只觅食的青头潜鸭时而潜入水底捕捉鱼虾,时而掠过水面上演比翼齐飞的绝技,引得游人屏住呼吸赶紧拿起手机拍下这难得一睹真容的“鸟中大熊猫”。


“青头潜鸭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只有水域平缓、水草丰茂,水流清澈、生态系统十分完善的区域才会被它们选作栖息地。白洋淀已经连续三年观测到青头潜鸭在此育雏了。”谈起白洋淀的“新客人”,民革河北省保定市委会委员、雄安民革小组组长臧迎春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白洋淀由此赢得“华北之肾”“华北明珠”的美誉。然而,“口渴”和污染的威胁也一度让位处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的白洋淀分外苦恼。


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关键环节。作为安新县主要建设企业——河北白洋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臧迎春就是白洋淀修复保护大军中的一员。


臧迎春(左)检查木栈道安全


臧迎春曾带领企业多次参与淀区水草综合防治工程和岸线修复。白洋淀里哪个淀泊水质怎样、风貌如何,各种活儿该怎么干,他全都门儿清。他还创造性地利用淀区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再造生态景观——淀夏营地,不仅有效助力了淀区治污、补水和景观提升,还激活乡村农旅活力,助力了乡村振兴和发展。


不只是水生态修复,雄安新区的一些建设项目和安新县城的改造提升也是臧迎春参与的重要内容。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安新县大健康体育公园、“遇见”“陪伴”主题公园、“盛世金莲”“半岛足球”城市地标等一一落成,为生态雄安再添绿美底色。


“雄安新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很多项目都是要求高、交付快。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忙,但还得保证忙而不乱。”臧迎春说。从到雄安新区工作以来,他基本处于全年无休状态。有一次为了紧跟项目,他连续3个月没有离开工地,甚至因赶工期需要,连年三十都一度没有回仅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保定家中。


“工人是两班或者三班倒的状态,作为负责人却要随时待命。”臧迎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12点接到电话,一边接电话、一边起床穿衣服往施工现场赶了,有时甚至几天没能合眼,疫情期间为了赶工期和疫情防控,干脆把被子放到车上直接在工地旁休息……“但一看到大美雄安被全国各地的游客点赞,就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受一点儿累也就不算什么了。”


有人守护一淀碧水,也有人心怀一片蓝天。2019年加入民革的安新县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执法队队长臧敬一,长期从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京津冀地区曾是雾霾重灾区,这几年在各方合力下已实现根本性转变。去年安新县重污染天气天数减少至个位数,但像臧敬一一样的守护者们始终不敢掉以轻心。


臧敬一(中)在执法工作中

“雄安新区建设项目多,工程机械使用量大,也就意味着环保的压力大。”臧敬一说。以白洋淀清淤工程为例,最多时1平方公里内能有300多台机械同时作业,他一方面在管辖范围内组织排查、坚决淘汰落后机械,防止污染白洋淀地区空气和水源,另一方面利用监控、无人机、人工巡查等多种方式,对冒黑烟的机械及时检修,防止“带病上岗”。


在臧敬一看来,新区建设带来工作压力,同时也催动着工作方式的变化和个人能力提升。“除了无人机等新手段的应用,我们正谋划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北斗系统实时动态管控机动车辆特别是工程机械,确保新区蓝天白云常在。”


有人直接投入新区建设和保护,有人则为新区建设慷慨舍业、默默奉献。保定玉星制衣是民革党员魏建辉的家传企业。雄安新区“四纵两横”高铁网的建设,影响到许多当地企业,玉星制衣的厂房正在其中一条必经之路上。千年大计,交通先行。魏建辉二话不说,带头腾退搬迁了已经营30多年的制衣厂。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布局,“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美丽胜景,正是在这样一个个普通的建设者、守护者、支持者的匠心雕琢下,逐步跃进现实。


悉心守护安居乐业

总有人用拔节生长来形容雄安新区的蝶变。这种生长不仅是荒郊变城市的速度,也不仅是平地起高楼的高度,更有着城市内在结构的深度、广度与厚度——“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交相辉映,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孪生共建”。


地上雄安,有安居在此的12万回迁群众,有落户此地的200多家各类机构,有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地下雄安,水、电、热、气、通讯等管线集体“住进”综合管廊,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1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将构成一座“地下城”,高铁、地铁在地下可平层换乘,旅客“出站即入城”;云上雄安,数百亿条数据汇聚“城市大脑”,催生无数智慧应用场景……


容城县政协三级主任科员马国东是雄安民革党员中的一名“老兵”,也是土生土长的雄安新区容城县人。亲身见证了雄安新区从启动、规划到建设的全过程,在他看来,雄安的蜕变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


马国东


2012年起,马国东在容城县平王乡担任人大副主席,长期参与驻村帮扶工作。“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之初,容城县上下一片欢腾,许多人甚至放起鞭炮庆祝。”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马国东告诉记者,新区建设给很多正在脱贫奔小康的家庭带来新的更大的期待和希望。


新区建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大规模土地征迁工作。马国东先后在平王乡大先王村和容城镇午方西庄驻村工作,在新区公布前后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稳控和解释等。“我和全县各级干部一样,走村入户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确保动迁之前不增一砖一瓦、不动一草一木,避免老百姓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他说。


工作中,马国东几乎逐户走访统计住宅面积、户籍人数、就业状况等,“每户至少跑了三遍”。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他头戴草帽、帮助当地群众抢收抢种、平整道路的身影,老百姓都称他为“新区的草帽哥”。


近几年来,马国东先后被调到容城县委宣传部和容城县政协工作。他给了自己一个新的定位——雄安新区民间推广人。他先后接待民革党员和各界人士数百人次,向他们讲述新区之变、新区之美,还联系资源促成一些企业家在雄安投资兴业。“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马国东说,“我愿真心实意化作新区大厦的一颗坚固基石。”


2010年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河北工作的民革党员王允,则在另一条战线上为新区建设添砖加瓦。2019年开始,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逐步进入建设施工阶段,最多时有10万工人同时投入建设。为了守护10万建设大军舌尖上的安全,王允所在的容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力量,为70多个大型的工地食堂开展星级评定。


“我们的工作并不复杂,但意义重大,必须做到十分的认真细致。”王允说,特别是在疫情严重时期,他每天都要和同事们去工地食堂日常检查、现场评定,大家一起为建设者们打造一座“安全岛”,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也确保新区建设顺利进行。


雄县永平大酒店负责人、民革党员常金生同样活跃于食品安全战线上。传承父辈餐饮服务特色,他通过原生态农场经营和消费帮扶农产品直购,将绿色有机做成特色品牌。疫情严重时期,他主动承担起雄县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的餐饮和会务保障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供职于雄安新区容城县农业农村局的民革党员孔春朋是当地蓝天救援队的创始人之一。华北地区夏季暴雨频发、时有水患,孔春朋总是带队冲在最前线。他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守护新区淀泊安澜、城市安康、百姓安居。


相比于现实中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发展的可感可触,数字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档案工作更像是一条“隐秘战线”。躬耕兰台35年的民革党员孟祥红,2018年9月从安新县档案局借调到雄安新区党政办公室,担任法规档案组副组长,负责档案管理、党史研究及地方志编纂等工作。


孟祥红


5年多来,孟祥红和团队一起把新区档案工作从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个人和54平方米的库房,发展到152平方米的信息化综合档案室,再到现在拥有350组档案密集柜,2600多平方米办公区的临时档案馆,2022年底开始谋划的数字档案馆也预计可在明年建成并投入运维。


“目前,新区临时档案馆馆藏档案已全部数字化,数字化率达到100%,这些档案数据为新区领导决策、审计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也很庆幸能发挥所长,为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孟祥红说着,眼里充满自豪。2021年,他也因在档案领域的突出贡献被授予“河北省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也是新区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人。


全心融入梦想之城

珠江入海口,是为伶仃洋。新开通的深中通道和早前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比翼齐飞,诉说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由南往北,由大湾区到白洋淀,有一位民革党员刚刚参与完成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又背上行囊毅然北上,投入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他是民革珠海市委会副主委陈真。


陈真


去年4月,陈真作为中组部选派的第四批挂职干部,挂任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副局长、雄安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副主任,分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消防审验、数字化建设、国防动员、城建档案馆等工作。


“雄安新区作为‘未来之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许多先进理念和创新场景在新区落地生根。”陈真说。他结合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经验复盘推演,先后组织并参与制定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实施方案》《雄安新区城市建设管理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和标准,形成的一批成果被列入河北自贸试验区创新案例并获得推广。


“作为一名来自珠海的挂职干部,在别人眼中,我从代表着改革开放精神的广东而来,从繁荣发展的经济特区而来,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方能不负组织的信任与嘱托。”陈真说。


正是怀着这样的使命,陈真把一颗心融入雄安新区建设之中。一年多来,他和团队的工作成果于2023、2024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智慧城市创新案例一等奖和2023年度雄安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奖等荣誉,他本人也收获了改革创新先进个人奖。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夜景


在雄安新区,有一座“雄安之眼”——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陈真非常喜欢。“这类‘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在雄安无处不在,传承着过去与未来。”他化用杜甫的诗句说,“乾坤万里眼,时序千年心。这份深厚的家国情怀正在雄安的大地上蓬勃生长,也在每一位新区建设者的心中生根发芽。”


同样把一颗心融入雄安的,还有雄县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民革党员苏利国。2020年,在河北省邯郸市从事骨科临床20年之久的他在朋友的带动下,通过招考进入雄县医院,还把户口也迁转到雄安,投入新区医疗事业发展变革的浪潮之中。


“这几年,我眼看着雄县从一座不起眼的小县城发展成为新区的重要组成机体,越发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苏利国说。从邯郸到雄安,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雄县医院的骨科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组织形成疑难杂症会诊机制,拓展了脊柱微创手术等新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定口碑。


接受记者采访当天,苏利国刚刚在早晨8点为慕名而来的一位7旬老人做完骨质疏松相关的脊柱微创手术。“我现在每周二、周四出全天门诊,每天要看60号病人,其他时间开展外科手术。虽然很忙,但能为新区人民健康事业尽一份力,感觉很充实。”他说。


创新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生命基因。新区带来的机遇,除了各类工作岗位需求外,还有创新发展的环境。民革党员陈立柱正是看好新区科技创新集聚优势和发展趋势,成立了库尔科技有限公司,投身生物医药研发,陆续研发开拓了家庭快速自检和核酸检测产品线,并逐步打响了品牌,把服务的触角从国内延伸到欧美国家。


有人已经扎根雄安,也有人正在前往雄安逐梦的征程之中。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高级总监、民革党员李晓云曾在保定两个区县挂职,对雄安新区更多了一份亲近和热爱。自民生银行雄安分行筹备工作开展以来,她一直全力投入其中。“我将以个人金融专长和高效优质金融服务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李晓云说。


雄安新区是未来之城、人民之城,也是梦想之城。在这里坚守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民革党员还有许多。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投入新区建设,在这里逐梦、筑梦、圆梦。



作者 _ 黄昌盛

本期编辑 _ 王欣雨 刘雪松

审核 _ 鲍家树
监制 _ 马寅秋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团结报团结网
倾听民主党派声音,记录多党合作进程,传播核心价值理念。团结报-团结网公众账号,以独家的新闻报道、丰富的文史资源,展示我国各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了解名人轶闻,回顾风雨往事。愿与您携手尽览同心盛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