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开出的花
❀
“一辈子在铁路上,眼前看到的除了铁轨就是石头,现在退休了真的看不下去了。”
这是15年前,家住汉阳车站前路的余师傅,退休后的第一个想法。
如果在15年前来到他家门口,你会发现这条路和大多数武汉的老街巷没有什么不同。
平淡、杂乱、但有序维持着生活的底色,唯一不同的是,有一条废弃的铁轨穿街而过。
谁也不会想到它能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两次“爆红”,如果你细细把这条街从头走到尾,你会惊奇得发现,“网红打卡”的现象背后,没有任何资本的助力和“赚一波就走”的急功近利。
一切要从一盆花开始。
5月份的时候,很多在汉阳火车站附近的朋友都看见过一个奇异的景象:一台大卡车拉着一节绿皮火车车厢穿街而过。
图源:网络
火车拉卡车比较常见,卡车拖火车还是第一次,居民们跟着龟速行进的卡车看稀奇,最终停留在汉阳区火车站旁的“站前花街”,1年多以前,大家还习惯叫他的正式名字“车站前路”。
这里以前是老汉阳货场,汉阳枕木防腐厂的专用货运铁路,1957年曾作为长江大桥建设的指挥部,所有的建设材料都通过这条铁轨运输到工地。
二十世纪末,随着老汉阳火车站的改制,铁轨停用,这里被改为铁路职工的住所。
人退休了,回忆褪不去,老居民们大半辈子都跟火车打交道,不远处的京汉铁路轰鸣依旧,家门口这条线却早已沉寂,社区想给大家留个念想。
正好也有铁轨这个条件,但把这台“大家伙”搬到一段废弃轨道上,不是件容易的事。
曾经铁路上的老伙伴们又活络了起来,信号班组的组长、调度室的调度、以前工具组的副段长,从车厢拼接组装到如何平稳落在轨道上,大家忙前忙后。
最终落定的这辆车,是从铁路局引进的中国第二代火车车厢体,它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京广线的主力车型,每节车厢能容纳118人。
现在它承载着这条街57户居民的回忆,就住车厢旁边的王阿姨会时不时上车打扫一下游客留下来的垃圾。
这趟列车“到站”后是永久停靠,南来北往的游客依旧随上随走,车上没有贴任何标语,王阿姨却发现大家都很爱惜车上的环境。
“有一次有个学生伢看到我在这头捡,就倒把那头他丢桌子上的餐盒收起来了。”
“我最心疼的是一株三角梅,我养了3年,去年一场冻雨硬生生没抗过来,那可是梅花啊!”
家住花街的余爹爹,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一边侍弄门口的花草,一边笑眯眯地看着过往的游客,在他路边的小花园里拍照打卡。
如织的游客没有对他的花园造成什么实质影响,“大部分都还蛮守规矩的,只拍照不上手”,但去年冬天武汉的恶劣天气却让他一次性损失了4、5株花卉。
余爹爹还记得十几年前他刚退休时,从铁路回到“铁路”,第一天开门看到的车站前路。
“那都不是泥巴地喂,一米高左右的荒草啊,地上全部是碎石头、木头,鸡啊鸭啊到处跑。”
图源:网络
环境就是这么个环境,余爹爹在这工作生活了半辈子,没感觉什么不妥,这一退休了,他想换个环境,只能从家门口这点地方做起。
好在马路对面就是花卉市场,他跑去从最便宜最好养活的绿萝开始买,再到后来的绣球,牡丹。每天早上开门甚至还有点小期待,门口的花有没有长好一点呀,一看到它们心情都会变好。
渐渐地,他发现这条街上种花的人越来越多,小花园也越来越多,还有人提来颜色鲜艳的油漆,把小平房粉刷成希腊圣托里尼的房子颜色。
再后来,街面越来越干净,美院的学生们也来了,画笔跟着老居民的思绪,在斑驳的砖墙上描绘出这里曾经的模样,看上去更旧了,也更新了。
这里还叫车站前路的时候,生活与浪漫是两条平行线,就像脚下还未废弃的轨道和旁边的京广线铁路,远远地在道路尽头平齐。
直到这里变成了“花街”,两条平行线有了交集。
“老张,我洗衣机坏了啊,快来帮我看哈子。”
家住花街尽头的杨奶奶,叼着一支细烟,要前面二楼的邻居来帮忙。
由于家住街尾,在那个消息基本靠吼的年代,杨奶奶家收到这条街上最新信息的时间总是要稍微滞后一点,连大家都开始种花也是。
她原来在门口养鸡,那个味道不好闻,但是总有新鲜的鸡蛋自给自足。
直到越来越多的街坊开始种花,有一天,不声不响的,大家发现杨奶奶家的鸡都不见了,她买来几袋黑土开始在门口搭建一个小花园的雏形。
现在杨奶奶的小花园已经成了街尾最靓的花园,会有人带朋友来的时候,专程来这里打卡。
我问居民们人来人往的游客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吗?得到的答案比较一致。
“自己看着开心是一方面,有更多人来看肯定更开心了撒。”
这就是传说中的双向奔赴?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大家开始叫这条街“花街”之前,在那条车站前路上,早已野蛮生长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即将到来的端午小假期,大家有空可以来花街走走,整条街不长,不会花费你很长时间,但很出片,值得一逛。
希望武汉这样有生命力的“网红街”多一点,那是生活里开出的花,被乐观滋养出的浪漫。
| 站前花街|
🏠 地址 | 汉阳区 车站前路
🚌 交通 | 地铁:4号线汉阳火车站A口出站,步行597米;公交:汉阳大道汉阳火车站下车,步行22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