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聚变技术实现“亿度千秒”后,DeepSeek告诉我,核聚变商业发电预计在2040-2050年之间

百科   2025-02-01 22:47   浙江  

近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十余年来,EAST历经15万多次实验,最终实现“亿度千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攀上新的科学高峰。    

中国“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于1996年立项,到现在差不多30年。

1996年,HT-7U立项,2003年更名EAST(东方超环)。       
2006年9月28日,1亿℃,首次放电20~200KA,不足3s。     
2016年1月28日,5000万℃,102s(从此以后,中国人造太阳领先世界)。          
2016年11月2日,60s,稳态高约束。          
2017年7月3日,5000万℃,101.2s,稳态长脉冲高约束。     
2021年5月28日,1.2亿℃,101s,以及1.6亿℃20s。       
2021年12月30日,7000万℃,1056s,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 
2023年4月12日,403s,长脉冲稳态高约束。          
2025年1月20日,1亿℃,1066s,长脉冲高约束。

这30年可以说每10年就差不多实现了运行时间10倍的跨越。    

从人造太阳项目立项到能够运行3秒花了10年。

从可以运行3秒到能够稳态运行100秒花了10年。

从稳态运行100秒到稳态远行1066秒花了10年。

1066秒就是17.8分钟,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未来10年差不多可以突破200分钟,而一般认为持续发电的门槛是1-2小时,按照这个速度估计,理想情况下,10年后中国的核聚变发电差不多可以进入商业化。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根据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发展路线规划显示,预计在2050年前后建成聚变商用电站,实现聚变堆商用发电,使聚变能源惠及千家万户。          

 

    

在“热堆-快堆-聚变堆”的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中,聚变堆是远期建设的主力堆型。自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以来,中国的核聚变科研实力显著提升,技术从跟跑到并跑,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鉴于最近异常火爆的DeepSeek现象,我也好奇的问了他一嘴,DeepSeek的回答还是比较客观的。

DeepSeek说:中国实现核聚变商业发电的时间预计在2040-2050年之间,具体时间取决于技术突破、资金投入和国际合作的进展。CFETR的成功运行将是关键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从实验阶段迈向工程示范阶段。尽管核聚变商业化面临巨大挑战,但其潜力巨大,一旦实现,将为全球能源结构带来革命性变化。

我国第四代核电发电效率超过40%,火电,核电,风电,光伏,水电,哪个发电效率最高?

“空中电站”首次升空并顺利发电,功率达100千瓦,刷新两项世界纪录!低空经济为何备受关注?    

电力知识学堂
专业电力,专注发展,关注我们,提升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