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新体验,探索无限可能!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最新资
在浩瀚的宇宙中,恒星如同璀璨的明灯,照亮了黑暗的夜空。然而,在这些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天文学家通过先进的观测设备,发现了恒星表面巨大的黑影——星斑,这些星斑的行为模式常常令人捉摸不透,甚至在某些恒星上,它们的行为几乎不可预测。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暗黑的区域,这些被称为太阳黑子。它们是太阳磁场活动的结果,反映了太阳内部的活动情况。太阳黑子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其活跃度会以大约11年为周期发生波动。然而,黑子并非太阳独有。天文学家已经在多颗恒星表面观测到了类似现象,这些恒星表面的黑子又被称为星斑。
星斑在恒星表面可以持续几天至几个月,并会在恒星表面四处游走。例如,红巨星XX Trianguli表面的星斑就异常巨大,有的甚至比整个太阳的表面积还要大。这些星斑不仅影响了恒星的亮度,还导致了恒星在观测中发生奇怪的“位移”。由于星斑的存在,XX Trianguli的视觉中心相对于其几何中心出现了大约相当于恒星半径10%的偏移,在观测中造成其视觉位置偏离实际位置大约24个微秒差距,这相当于1000千米外一根发丝的直径。
虽然太阳黑子的活动遵循着一定的周期规律,但并非所有恒星的星斑都如此。天文学家在追踪监测XX Trianguli后发现,其表面星斑的行为模式却相当难以预测。研究人员对特内里费岛STELLA自动望远镜在16年内收集的2000多份高分辨率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重建了99张时间序列图像,展现了这颗红巨星表面星斑在2006至2022年间的演化。研究发现,XX Trianguli表面的星斑变化并不遵循与太阳黑子相似的磁周期。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这颗恒星的磁场产生机制,即恒星内部导电物质的运动本质上具有非周期性有关。也就是说,XX Trianguli这颗恒星内部的磁场产生机制可能是混乱的。
星斑理论上同样也能反映它们所在恒星的内部情况。通过观测恒星表面的星斑,科学家不仅可以了解这些星斑的行为,还能进一步探究驱动它们的内部机制。例如,红超巨星参宿四的神秘变暗现象就被认为是其表面出现恒星巨黑子所致。研究人员通过对参宿四变暗过程的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最低光度下的有效温度比亮度恢复后低了约170K,这足以解释这种神秘的变暗现象。
除了XX Trianguli和参宿四,天文学家还在其他恒星表面发现了星斑。北极星,作为一颗造父变星,其亮度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周期约为4天。最近,美国加州威尔逊山CHARA望远镜阵列拍摄了有史以来第一张北极星高分辨率影像,发现其表面存在许多明暗交错的巨大斑点。这些斑点的出现位置以及恒星的自转周期,使得北极星会以120天为周期发生径向摆动。这种摆动的原因,以及北极星表面斑点的存在和生成机制,都是下一步科学家需要解开的谜。
拍摄恒星表面星斑的高分辨率图像并非易事。例如,北极星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只及满月的60万分之一,要拍摄到其表面的细节需要极高的观测精度。此外,恒星表面的星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天文学家进行长期的观测和追踪。
星斑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恒星的内部活动机制,还可能对天文学的其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造父变星由于其亮度变化的规律性,被用作测量宇宙间距离的工具。然而,如果造父变星表面的星斑对其亮度变化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评估这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烦请点亮右下角的“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