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无论是关爱孤寡老人、援助困难家庭,还是参与环保行动、推动社区发展,每一份志愿力量都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今天,让我们向所有志愿者致敬,感谢他们用爱与行动点亮了这个世界。
随着冬季的到来,平潭又迎来了候鸟迁徙的高峰期。2023年冬季,志愿者在竹屿口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的身影,因此,他们积极推动竹屿口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的建设。自今年7月保护地项目落地以来,他们便多次组织开展公益净滩、湿地观鸟、自然教育等活动,引导公众关注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志愿者张新怡说:“我们主要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些活动能够常态化地开展下去,还有就是辅助后续一些观测设施的完善和设立,比如说把道路铺得更加平整,完善它的监测设备,比如说红外摄像机、后续的监测站和观鸟屋等等,都是需要慢慢落实的。”
据统计,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69983人。截至11月30日,2024年实验区已开展1632场志愿活动,约有7.4万人次参与其中,志愿服务时长达21.9万小时。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志愿者默默奉献的身影和汗水。
团区委青年发展部工作人员林骆玲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志愿服务的普及和深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通过志愿服务,不仅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平潭志愿力量磅礴深厚,除了由政府指导的志愿组织外,还有许多民间公益组织在默默付出。其中,实验区博爱助残志愿服务中心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该组织发起人林文虽与轮椅为伴,但他却用坚强的意志和热忱的决心,引领着无数残障人士重拾信心,融入社会。他还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了包括老年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定期组织志愿活动,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帮助。
“我们这边现在在做‘为爱续航’辅具维修服务项目,我们专门为残疾人上门服务,维修轮椅、拐杖、助行器。其实我们这边也有做捐赠跟借用这块服务,我们也有接受爱心人士有家里不用的、旧的轮椅捐到我们这边,我们是循环再利用,再维修一下、消毒一下,还可以捐给残疾人。”实验区博爱助残志愿服务中心主任林文说。
在平潭这片充满爱的土地上,志愿精神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如果说林文和他的团队以“互助”为桥梁,连接起残疾人与社会的温暖纽带,那么邱晨芯则是用“友爱”的光芒,照亮了社区与邻里之间的和谐之路。她作为海坛片区上楼村的台湾社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用热心和耐心影响着周边的人,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当志愿者其实是一个情怀在,我们也是希望说用我们的热心,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也进而去影响到我们周边的人,一起带动这个氛围。”海坛片区上楼村台湾社工邱晨芯说。
步入上楼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五彩斑斓的文化长廊、石厝改造的楼台会、富含台湾元素的彩绘墙,无不展现出上楼村的独特魅力和村民的美好生活。从村庄的营造到管理,上楼村都大量借鉴了台湾社区志工理念,村里组建实验区第一支村级志愿服务队,让村民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海坛片区上楼村志愿服务队成员许燕:“我们成员涵盖了不同年龄阶层和职业背景,所以我们会根据各自领域的特点进行分工分组。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我们的队伍也做了不少努力。对于未来,我们期待能够共同探索创新新的志愿服务模式,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我们的志愿力量。”
【编后语】志愿者的身影,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穿透寒冷,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温暖了无数无助的灵魂。他们之中,有的或许只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却用不平凡的行动,书写着关于爱与奉献的动人篇章。志愿者的精神,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力量。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多少;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享受了多少,而在于你为他人创造了多少。
来源:平潭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明静
责编:林心敏
审核:陈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