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caffeine)是一种温和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含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以及软饮料、能量饮料在全世界畅销,咖啡因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那么,其从何而来?
咖啡因,化学名1,3,7-三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属于黄嘌呤生物碱。其最早由德国化学家弗里德利布·费迪南德·朗格1819年从咖啡中提炼所得。检索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可知,《申报》1910年3月22日刊登的《论大豆工艺为中国制造之特长(三续)》一文写道:“盖其所食之咖啡精,有感动脑筋之力。”《东方杂志》1917年第4期刊登的《二 肉食不如果食》一文写道:“咖啡中之开粉Caffein……”。《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会报》(年刊)1919年期有一篇名为《试制咖啡因之报告》的文章。《申报》1922年6月19日刊登的《夏令卫生杂谈》一文写道:“咖啡中之开芬Caffein……”。《江西高等法院公报》1930年第20期有一篇名为《解释贩运咖啡素是否成立制造鸦片代用品之未遂罪由》的文章。1935年发行的《药报》(不定期发行)第42期有一篇名为《实验报告:杭州产茶叶(山茶)中茶素(Thein;Caffein)之研究》。《福建农业》1943年第1期《茶膏中咖啡碱升华提制法》一文写道:“1827年在茶叶中发现一种生物碱,定名茶素(Theine),嗣后证明此种物质与茜草科(Rubiaceae)植物咖啡树种子中所含之咖啡碱(Caffeine)其成分与构造完全相同,为一种物质。”以上依次为“咖啡精”“开粉”“咖啡因”“开芬”“咖啡素”“茶素”“咖啡碱”等词语的最早出处,它们都是指称咖啡因的汉语词。其中,“咖啡”是coffee的音译;“精”“素”“碱”是对其活性成分的称呼;“咖啡因”“开粉”“开芬”是caffeine的音译;“茶素”是对茶生物碱的称呼。
在瀚堂近代报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输入“咖啡精”,找到514条相关记录;输入“咖啡因”,找到149条相关记录;输入“茶素”,找到130条相关记录;输入“咖啡素”,找到24条相关记录;输入“咖啡碱”,找到6条相关记录;输入“开粉”“开芬”,找到的记录中与咖啡因相关的很少。可见,在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咖啡精”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咖啡因”“茶素”,再次是“咖啡素”“咖啡碱”。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可知,《化学世界》1947年第8期刊登的《请饮苦咖啡》一文写道:“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增加白老鼠的自律作用。”《化学世界》1950年第7期刊登的《茶叶的化学》一文写道:“茶叶中最重要的嘌呤化合物是茶素或茶碱(theine),俗称咖啡精(caffeine)。”《人民军医》1951年第7期刊登的《眼科局部麻醉术》一文写道:“皮下可注射咖啡素4喱(caffeine)。”《化学》1951年第Z1期《关于茶鞣质的研究》一文写道:“茶叶中有两种化合物是特别重要的,一种是鞣质(Tannin,俗称单宁),另一种是咖啡碱(Caffeine)。”以上依次为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咖啡因”“茶素”“咖啡精”“咖啡素”“咖啡碱”的最早记录。进一步检索可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咖啡因”是主要用语,其余词语已不常用了。1953年以来的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都收录了“咖啡因”。《中国药典》采用的“咖啡因”是药品的法定名称。
咖啡因在我国的上市情况如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查询”数据库可知,当前在我国上市的含咖啡因的药品很多,单方制剂有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等;复方制剂有麦角胺咖啡因片、氨基比林咖啡因片、氨咖黄敏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
我国对咖啡因的管制情况如何?原卫生部、原商业部、原化工部1964年发布的《管理毒药、限制性剧药的暂行规定》将“咖啡因粉剂”列入第一类限制性剧药管理。1979年发布的《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关于医疗用毒药、限制性剧药管理规定》继续将“咖啡因粉剂”列入第一类限制性剧药管理。1989年发布的《卫生部关于贯彻执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的通知》附件《精神药品品种及分类》将咖啡因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1996年版《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继续将咖啡因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2005年版《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将咖啡因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降低了咖啡因的管制等级。2007年版、2013年版《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延续了这一规定。
(作者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教授)
【来源:中国禁毒报】
编辑:牛晓亮
校对:喻泓清
审核:汪锦
核发:石庆华
投稿邮箱:2952597778@qq.com
联系电话:027-67128340